董扬:封闭发展不是目标

关于汽车芯片,笔者的第三个核心观点是:封闭发展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发展汽车芯片,近期的目标是防止“断供”,中期目标是促进汽车技术各领域协同创新,远期目标是实现中国汽车产销大国的担当,促进世界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这不是唱高调,而是基于对行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思考。

第一,汽车产业是全球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世界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虽然我们现在具有全世界最全的汽车产业链,但仍有大量的零部件和设备,特别是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装备需要从国外采购。同时还有不少先进技术我们并不掌握。虽然现在我们加强了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对于世界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减小,世界汽车产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依赖程度也正在不断增加。但是最终也不可能走到中国汽车产业完全不依赖世界汽车产业链的程度。从发展的维度来看,封闭发展速度相对慢,而开放发展速度会更快。发展是硬道理!

第二,进一步开放不会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回顾中国汽车产业近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加入WTO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了加入WTO,我们逐步把高关税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取消了国产化等方面的限制,放开外资在中国设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股比限制。笔者曾直接参与了其中部分谈判工作。当时,笔者和行业内的很多人都对于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有担心,甚至有为了国家整体利益牺牲汽车行业利益的想法。但是事实证明,笔者对于市场的力量、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长起来的力量估计不足,加入WTO带来的进一步开放,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我们走向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的关键条件。到明年,关于整车合资企业数量和股比的限制也将完全放开。相信此举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会有负面影响。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开放的过程中,隐含着一条规律:政府保护与产业实力要相适应。实力弱的时候需要更强的保护,实力增强以后,保护应该减弱,直至取消。现在我们已经实力够强,取消保护不会影响我们发展。

第三,封闭不利于我们今后走出去。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的程度比较高的产业,与我们巨大的产业体量相比,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出口还是对外投资建厂的比例都非常低。虽然这与中国汽车产业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和产业实力有关,但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发展潜力。笔者斗胆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有着数百万乃至千万辆级的对外出口和海外生产的余地和潜力。所以仅仅就经济利益而言,中国汽车产业顺利走出去的利益更加巨大。从现在起,我们就需要营造有利于将来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为此,我们需要在产品技术路线和标准法规方面与国际保持协调一致,我们还需要和各大跨国汽车生产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汽车芯片的开放发展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既然我们的目标不是封闭发展,而是开放发展,发展路径又有什么区别呢?对此笔者有以下三条建议:

一是要重视能力建设。要构建有利于汽车芯片发展的生态,全面形成各类汽车芯片的设计制造能力。既然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断供”,汽车芯片的设计制造周期又比较长,所以我们很难准确判断什么样的芯片会“断供”?什么样的芯片不会“断供”。因此我们对于各类汽车芯片都要有所准备。

二是重点突破。既然“断供”还没有发生,我们就还有时间准备。首先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最容易做的,二是最可能“断供”的,三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最需要的。

三是国际接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标准方面的国际接轨。对于标准的负面影响,即技术壁垒,我们也有切肤之痛。因此在当前创新发展新阶段,在我们建立中国标准体系时,还要不要继续国际接轨?就产生了一些疑问。对此笔者的意见是:出于开放发展的大目标,我们在自主创新发展汽车芯片时,在建立相应的中国标准的时候,要继续注重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