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首页 >>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专题
李绍烛:汽车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思考

2009-09-05 [ 字体: ]
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9月5日上午,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做了题为“汽车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思考”的精彩演讲。

  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多次单月产销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迫切需要向汽车强国转型。目前,中国汽车制造格局已经形成,也迎来了向中国汽车创造转型的新选择。改革和创新将成为中国创造的强大驱动力。

  以下为会议实录:

  李绍烛: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我的演讲题目在原有的资料里面是完全不一样的,资料里面讲的是二三级市场的事情,我想把演讲的内容再提高一下。

  我先声明一下,我演讲的内容和观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一部分观点是从别人的提示里面学过来的,也不是我独创的,但是很多是我自己思考的。毕竟在汽车行业里做了二十多年,所以有一些心得和大家来分享。我的题目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几点思考”。

  昨天的圆桌会议上,我们的张小虞会长提到了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换,可能内容都是一样的。

  首先我也想总结一下过去。去年是改革开放30年,今年改革开放也依然存在,我个人很单纯地理解,我觉得改革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开放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我在分析研究中提出,产业发展四要素的对比理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我认为最核心的支柱就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的表现。中国制造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打开原始的状态来看。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有什么比较优势,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潜在的市场,正在逐步地成长,这是大家都经历和感受到的。

  第二我们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是被廉价利用的,但是我们这个市场,我们这个资源,我们没有钱,缺乏资金,我们没有技术,我们很苍白。但是我们因为有改革和开放这么一个政策,我们来组合一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廉价的资源,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大量的资金,肯定自然而然就到中国来发展。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制造。所以我认为中国制造在过去的30年,为中国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现在改革开放后30年怎么办,而且2008年我们又巧遇了金融危机的事件,对我们重新来看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我依然从四要素的角度来看问题。

  首先从市场来看,中国的市场还依然是巨大的,而且中国的市场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市场是单一的。我们做汽车的人经常讲中国市场的时候,多数的时间都是谈论到中国3亿城镇人口是怎么用车的,客户群都是这样,很少考虑农村的事情。但是金融危机和政策调整以后,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市场也成为了两级市场,一个成熟市场,另外就是新兴的农村市场正在发展。我们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我觉得政府的手里掌握着储备的市场,还有些市场可以拿出来继续使用,所以扩内需的政策,把金融危机非常干脆利落的解决了。从我做企业的角度,我对发改委的陈斌司长、陈建国副司长还有李刚司长表示感谢,他们做的政策非常有效。所以中国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另外国际市场我们也看到,过去中国做汽车,都是想到我们做的产品要出口,都是想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去做,比如东南亚、南美、非洲。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我想我们也必须要把我们的思维拓展到过去的成熟国家的市场,毕竟这个存在着巨大的变化。所以我认为这个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是2+2的市场,国内、国际两级市场。

  第二个变化,我们感觉到中国资源的价值在回归,过去被廉价利用的价值,现在必须要涨价了,包括人工成本也要涨价了,我们的劳动合同法一下子出来,就涨了不少。另外我们的自然资源、各种资源也跟国际接轨,也要涨价。另外我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现在我觉得可能在同样发展状态下,我们比发达国家的关注度更高了,我们更超前一些。另外我们对生态的问题也更加关注。所以一句话,中国廉价资源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是现在人吃未来人的饭的现象,现在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廉价资源的情况还在逐步地消除。 

  第三个方面,我们讲钱,中国人有点钱了。

  第四个就是技术问题,我们依然是困难的。现在我们谈创新的比较多,但是我们缺点在哪里,在于我们没有积累,我们的积累很薄,我们没有底子,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另外金融危机带来什么问题,我感觉到结果就是,一个是我们的市场更加大了,另外就是资源开始流动,资源的流动性增强。这里面包括人力资源,在五年前,我就提出咱们国家能不能把过去为了招商引资给的优惠政策,和一些代价,切一半出来,给招引人才,让人才过来以后,把这些优惠政策给人才行不行。现在我们看到了中央做的圈人计划,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挖人才,这次我们是经济技术导向,把全球的人才再向中国聚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

  另外产业也发生了一些转移,都向有市场、资源便宜的地方转移,制造业就开始在运动之中。但是中国内部还存在着从东部到中西部转移的现象。

  还有一个就是技术在升级。我所讲的技术升级或者科技升级,并不等同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我们的技术怎么样更加贴近于消费和客户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更加提升,把距离更进一步地缩短,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的概念。 

 
  在我自己做工作的思考里,我认为科学是源于自然的,而技术必须回归人性,所以我总结一句话,科技源于自然,回归人性。这里我们就面临新的选择,在这次机会里,中国创造应该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应该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点,我想阐述一个观点,中国创造,或者我们做产业,做一个企业,主要要做什么。我认为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形成优势的品牌,第二件事情要建设强大的研发,第三件事情要构建高效的业务。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都会说这个产品的QCD怎么样,他的质量、交付还有成本是什么样的。而我讲的这三个就是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QCD,品牌就是它的Q,研发就是它的D,高效业务就是它的C。目前在我们国内的产业来说,我们的品牌力还是不强的,研发力也是比较弱的,我们业务的高效能力,我讲到的业务主要是产业链、价值链上的高效业务,这里我觉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想都在这三个方向上还继续发展。

  在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我所感觉到的困难是什么,或者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第一,大家都知道中国缺技术,在缺技术的背后,大家马上觉得是缺人才,感觉到人才不充分。为什么会缺人才呢?表面上是缺技术,实际上我感觉到是缺少机制问题。我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说在咱们国内,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他大学毕业以后,第一次工作,他可能就到了专业领域里面做工程师,非常优秀,做三年到五年的工程师,技术也发挥得比较充分,很快就把选拔成干部,就去做管理,然后一发不可收,就去做领导。可能差一点的人员做八年十年,也得走到管理岗位上去,这是最优秀的工程师,在企业里面,只有五年左右的技术功力积累,所以我讲的没有积累的原因就在这里。为什么他们最后都要走到仕途上,而不在技术领域里钻研进去,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要实现这个,必须两台发动机一起来,叫双引擎发动,一个发动机叫创新,就是讲科技开发,讲技术创新,第二个叫改革,改革我认为就是体制机制问题。大家都在讲核心能力的时候,都讲什么是核心能力,讲科技、研发这些核心能力。这些都是表面的,实际上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的能力,组织所具备的能力,而这个组织所具备的能力,重点在于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体制,第三是机制还有流程。在这个里面,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机械地角度去理解,我们很容易对战略的认识也是清晰的,体制的建设也是非常合理的,流程也会学别人的,但是我们可能就匹配不上一个机制,机制上不去就缺失动力。改革创新,应该是两台发动机共同驱动,这是我的认识。

  另外,怎么样做研发。我对中国的产学研也研究得比较多一些,但是我觉得有一点的前提条件没有解决好,解决好首先就是要市场导向,市场导向利益驱动,这就是机制,没有这个东西,我觉得做什么都做不到位。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我认为我们要注重数据积累,另外人才是不是能够聚集和成长。我告诉我们公司的人事部门,要改我们的体制机制怎么改,我说目标就是能够全球人才快速向你聚集,内部人才能够迅速成长起来,这样你的工作就好了。

  第三,就是你的体制机制流程怎么样,你的流程是不是先进的,体制是不是合理的。如果我们的研究机构还是纵向的官本位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形成项目的,有专业、有项目、有资源支持这方面的项目性的结构,那我们还是做不出来。所以体制机制的变革也是重要的。

  再一个是基础设施,我们还要评估一下,我们的工程师能够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水平高低,比如现在你还拿着大刀长矛跟人家的枪去打,现在是飞机大炮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装备设施的话,也不行。

  在目前的状况下,走一条什么路线来解决中国创造的问题,我们也碰到了很多困难之后,总结了几点。

  第一是自主开放,主意一定得自己拿,但是一定不能关上门自己闭门造车。另外就是借用平台,所以借用平台,现在所有的公司,不管是国际上的公司,还是中国的合作公司,大家都有一个时髦话,就是拆车子,拆车一件好事,是不能控制的,拆下来以后,有的可能就Copy了,有些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就做了一些变化,回避了别人的专利,然后就拿来用。所以借用平台是常用的,这个也在做,不能不做。第三是联合开发,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国外有资源,国内有资源。把别人专业的长项都集中起来,来做我们的事业应该是可以的。还有一个是品牌借力。咱们的研讨会说要做成天津达沃斯,达沃斯是瑞士的一个小镇,天津这么大个城市,要借一个小镇的品牌来讲。达沃斯论坛已经全球知名了,正是小镇做得也很好,所以品牌也需要借力,我们需要学习别人。第五点就是工业链上协同,同步开放。大家说到国外弄一个现成的车型回来,我们买了人家的整车技术回来以后,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工业链体系,要消化给零部件的体系,这也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也要一定的基础。还有一点,关键是要干,要实践,要是不实践,不真正亲手去做这个事情,你再谋划半天,谋划来谋划去,最后是不会有成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还是发现真理的手段。

  现在和未来的汽车对我们来说,从技术的角度,就是这三件事,第一件事情,还是传统车AUTO,在传统车的性能指标上面继续提升,技术进一步优化,还需要努力。第二个就是IT,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现在是有很多的机会和空间,这个领域里面,目的我们的技术也很差,别人的技术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IT这里面,怎么样更人性地运用它,我们还能找到很多机会。再一个是ET,就是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这个领域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这三个方向不要单独来做,应该是融在一体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别AUTO都不会做,就去做电动车。我对我们的工程师说,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三个感觉,第一要有市场感,第二要有现场感,到现场去动手,再一点有科技感,如果光有科技感,没有市场感、现场感,那就是纸上谈兵。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体制创新的方向,我认为是我们现在要突破的关键。体制创新我们容易解决,就是把业务重组,按照系统的思维,把它串联、并联,有效地组成在一起。但是问题是机制创新,这就是要解决利益的分配问题,现在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人性化的特点,它的特点是,你要为自己谋利益,你必须先通过利他来实现利己。你对客户作出贡献来,然后来得到回报,你就是成功的。这个利益分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利益分配,所有这样的评价、那样的评价,KPI也好,还是什么也好,我们企业内部也用了很多绩效,现在关键点是非常强烈地和业绩关联的薪酬制度,大家已经都做好了。还有一点,我今天特别要突出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产权激励,如果没有产权激励,不可能让他五年以后成熟了,他就要去当科长,怎么样让他继续在专业里面、在技术里面奋斗,那就是应该产权激励。

  这个产权激励,我非常赞赏的NBO的方式,我分析了各种股权结构,这次金融给我的启示,过去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学国外的那套东西,我们要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带上市公司里持有股权,不管是股票增值权还是股票期权,有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企业的业绩这一年已经下滑到不能再下的阶段了,企业业绩已经为股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员工的收入也很低了,但是由于企业里面有一个所谓的重组的概念,你的股票会大幅度地升,这个时候经营者会拿到丰厚的回报,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者会拿到很多钱,另一方面企业要死了。我觉得非上市公司的产权激励做起来很有用的。我本人也要研究,准备一个方案,基本的条件是企业的业绩会和企业员工的收入强相连,企业业绩好了,员工的收入就会增加,企业业绩差了,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但是我们对低端员工,我们的波动幅度稍微小一点。第二点,在员工收入上下波动的时候,管理者包括企业主要的技术人才,他的波动就会大一点,或者1:10的关系,强波动起来。第三点,我们希望能实现把增量的收益、奖金收益部分用于回购本公司的股权,来实现员工的长期持股。我认为只有这样,能够把股东经营者、员工所有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在严格的会计制度和监督制度之下严格运营,比我们KPI来搞这些事情要管用。现在有一些激励手段,引起了反了作用,严格的市场导向,利益驱动,这就是最终的机制。这样的话,能使得我们的科研人员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上得到同等提升的过程中,我想大家就会让那个独木桥上稍微好一点,现在招一个公务员,得有一万人去考试。

  最后我的小结,我认为过去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催生了中国制造的概念,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要依靠中国创造和驱动。谢谢大家的聆听。



 

 
打印文章】【保存此文章】【关闭窗口】【 发送给朋友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AutoInfo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介质擅自进行复制或镜像。
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info@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18号  信箱:天津市第59号信箱  邮编:300162 
信息资源:(022)84772803  合作热线:(022)84771204  传真:(022)24370547
网员热线:(022)84771576、84770772、84771242、84771240、84772752、84770883
津B2-2002008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1/06/24 12: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