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首页 >>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开幕专题
董扬:“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

2010-09-04 [ 字体: ]
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根据会议安排,我把“十二五”的一些情况跟大家说一下。去年后半年开始,工信部委托我们汽车工业协会给他们提“十二五”工作的规划草稿,我们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了,已经交差了。现在我把这项工作中间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根据会议的要求给大家汇报一下,个别地方数字上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调整。

  因为是一个规范的写法比较罗嗦,平常我写文章只能写三章,这里有八章,我按照顺序给大家汇报一下。会议完了之后谁要的话,反正我这个内容PPT我会留下。前面汇报一下“十一五”的情况,这个图是“十一五”的一个增长图,实际上是“十五”、“十一五”十年时间,我们由2001年200多万辆增长到2009年1379万辆,今年大概应该是1600万以上,能不能到1700万,可能要看最后几个月的状况。

  这是在国际上的占比情况,当然这个数字非常鼓舞人心,09年一下子由13%增长到22%,非常好,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人家下降了,我们增长也很快,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那么重要。

  再一个就是出口,出口就像今天上午卢希还是哪位领导讲的,在前面按照每年100%的速度增长了很多年,增长到07年的61万辆,08年当时我们想能不能到100万辆出口?要是按照以前的速度能到,后来没有到。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GDP里面,我们认为这个数字现在有好几个说法,有人说我们汽车增加值占GDP的2.5%,也有说2.3%,也有说1.9%的。我们希望有一个规范的算法,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现在这一点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说是支柱产业,人家不认,现在基本上到了领导自己也认为是支柱产业的时候了。我记得第三代领导集体,有我们汽车行业直接在一汽工作过的两位同志,到四代的时候很担心,没有干国汽车怎么办?现在发现没有干过汽车更关心和支持汽车,所以汽车支柱产业的地位确实已经确立。

  我再用几个文字说一下,我觉得汽车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比较重大的变化。

  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再去参加国际会议,无论是老付去参加国际工程协会的会议,还是我参加会议,都是邀请一定要发言。

  第二个就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基本完成。

  第三个就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在提高。这一条我想说一下,现在对于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大家担心很多,但是我觉得其实不要太担心,我们希望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更加提高,但是不等于说这一条会成为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障碍。现在大家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大家评价说需要努力,这一条大家是非常一致的。但是说已经是弱到阻碍我们发展了?还是我们快到足以支撑我们发展了?我的结论是,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或者说我们是在逐步变强,此涨彼消,就是外国产品,外国品牌的比例在下降,中国品牌的比例在增长。我们和国际上的差距是在缩小,不是在扩大。简单说一下就像文化革命中间唱的一首歌叫“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发展谁怕谁?”我们自己关注的中国品牌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是在增长的。我认为外国大公司,我看李洁(音)在那里坐着,以后奔驰不在中国好好表现就悬了,外国公司应该考虑根据中国的要求,根据中国民众对汽车的需求,根据中国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适应中国,而不是我们要怕他们。尽管我和李洁(音)个人是朋友,但是在代表利益上还是有差异的。

  再一个就是自主品牌产品取得长足发展。现在每月有一次信息发布会,每次被记者问,原来小排量是咱们自主品牌的,现在人家做小排量了,咱们怎么办啊?好像非常担心,我认为不用担心,本身市场经济没有规定只有你做小排量,人家也可以做。总体我认为市场在中国,什么企业,无论什么企业来生产,技术的溢出是肯定的。我们中国零部件技术的加强是肯定的,人才成长是肯定的。所以力量的对比,总体上在产业转移中间,还是向所在国倾斜,总体上我们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是一个比较好的状况。

  再一个就是节能减排有序推进。现在我们国3基本上全面实施了,国4有些也开始实施,尽管中国的实施和外国的实施不太一样,有些时候有一点,一开始油品还没有达到,用标准油检测就可以达到标准,不用标准油检测就达到不到,但是不能总是这样,我们慢慢还是在进步,我们还是慢慢变好。循环经济也在做,但是总体不够好,这一条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我预测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零部件体系也在形成,这一段我为什么一定要说一下呢?我们现在开这个研讨会,有些研讨会变成这么一个情况,我们业内的人说我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业外的人也批评你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好像我们问题一大堆,全是问题没有成绩。我觉得我们应该讲一讲成绩,我们到外国公司去听人家介绍,首先介绍成绩。我们现在一介绍首先介绍问题,而且的话觉得你不讲问题是不谦虚。但是我觉得我们在这样一个国际研讨会上,为了使大家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公正的看法,我还是把我们的成绩讲一讲,我觉得发展得很好。现在所有的外国朋友都说发展好,我觉得不完全是客气,确实我们发展得不错。当然我们也存在问题,问题的话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还缺乏一些核心的技术。特别是一些新的技术,我不知道博世的陈总有没有来?一搞柴油机国3以上都要用共轨,共轨全在博世里面,其他公司也有他的技术,但是没有他们的好。以这个为例我直接跟博世公司的朋友们谈过,我们是不放心的。我们不反对你们来赚钱,但是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一个外国公司手里,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人,我们心里不踏实。这种状况现在存在,而且我们希望要改变。

  第二、自主品牌的综合竞争力比较弱。这个问题我想分两面来说,确实我们现在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比较弱,但是我又想说品牌要生长,品牌不能够一天形成,也不会两三年内就形成,品牌是需要时间的。我在这里还是想举一个例子,我不说这是谁,我在工作中曾经经历到有一个企业,他非常希望产品的品牌迅速上去,那么他采取了两项措施,他对比了一下自己的产品和标杆企业的差距。一个是品牌知名度;一个是产品档次。品牌知名度不够好,产品档次也不够高。所以他有针对性采取了两项行动。第一项行动赞助世界杯,连续赞助花大钱,应该说品牌知名度上有进步。第二改产品设计,下一代产品不是老的设计方法了,不以低成本为核心,以高档次为核心,也是用一个小车,用西门子的零部件,用变频空调把档次上去了。结果卖到市场上不认,我又加强了品牌,又加强了产品,等于原来7万块的产品一换形卖13万,这不对吧。所以可见这个品牌不是说你自己随便可以拔起来的,我在这儿想说我们一来品牌比较弱,再一个品牌可能还要持之以恒,一点一点做才行。而且品牌的话知名度可能迅速上去,美誉度恐怕不会迅速上去。

  第三、节能减排的技术还亟待提高。这里面我们写的节能减排技术,重点其实是减碳的技术。当然减排的技术也有,但是减碳的技术我们认为现在差距比较大。现在我们中国这些企业,有些合资品牌,已经准备好了下一代的发动机,下一代的变速箱,如果你把油耗,碳排放限制到120克,马上换一个产品达到。但是有些外资品牌也没有准备好,中资的品牌大部分也没有完全准备好。到一些企业里面去,我问他们说我们有考虑,但是恐怕暂时还没有那么多,或者说是水平还没有那么高。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后面我会讲到,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汽车产品的油耗水平应该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才行。

  第四、零部件发展滞后。这一条我觉得其实问题最大。就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拿整车和零部件相比,说实话零部件就像后娘养的。一开始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管投资的时候,零部件给的钱少,重视不够,先干整车。后来倒不是不重视,也不是没有钱了,但是经过WTO谈判,零部件的股比放开了,现在数的上高档的零部件,主要是外资独资和合资企业,这一点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外资企业他也是为了市场的发展,为了做买卖,为了做生意。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外资企业到中国既不是雷锋,也不是阴谋家,他们是生意人,所以他们会给我们支持外资零部件,不会不支持中国品牌的整车。但是中国市场这么大,市场层次这么多,完全靠一两家或者是少数几家外资企业或者外资控股企业掌握高端零部件的技术恐怕不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系。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整车和零部件都是一个战略联盟的关系,这当然在美国三大都有自己原来是内部的零部件集团,后来分出去也是跟通用有密切的关系,和福特有密切的关系。像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整车和零部件更是一块儿生长,有密切的资本关系。那么欧洲因为他发展历史比较久,他也形成了一批虽然没有资本关系,但是整车和零部件是有战略联盟关系的。但是中国现在零部件和整车的关系,我认为问题比较大,我们现在有些企业还停留在货比三家,选零部件这样一个阶段,甚至于一头是压销售商的钱,一头压零部件商的钱,有些产品出了问题之后,赶快把这个索赔全部转到零部件那里去,这种状况还是有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你说一汽、东风、上汽都已经很大了,加上长安、北汽、广汽都不小了,下面你的零部件伙伴和你同步满足要求的开发产品吗?这是我们比较大的差距。

  第五、产业组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这里我想说一下,某种程度上我不同意今天上午有同志讲的,说中国现在散、乱、差还是主要问题的说法。我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但是不是把所谓100家企业的后70家全部并进来,我觉得后70家并不并都可以。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兼并重组,我认为前30家互相兼并重组有意义的,后70家兼并重组不是没有意义,没有资源利用的意义。有些企业名存实亡,就是一个牌子一点债务,设备基本上不能用。这样的企业兼并重组,说你汽车行业发展好,替社会承担负担还可以,你说资源的优化,我觉得作用已经很小。所以实际上的话,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领导也不在,我们建议以后企业扩张不要兼并,汽车产业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符合方向就发展,不符合方向就别发展,不一定非得搞出一家来。

  第六、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不够明晰。这表现在我们的宏观经济的主管部门。一会儿是出政策支持汽车市场,一会儿出政策限制汽车产能,一会儿给1.6L减税,减税以后又收回去,摇摆不定说明战略不清晰。战略不清晰不是今天在座的人责任,是不在这里人的责任。我们在研究这个战略,研究清楚以后,我们写成大字报告送给领导看,希望他们可以接受。

  第七、法制化管理滞后,汽车行业齐抓共管,很多部门管已经是很多年了,虽然不碍大事,但是不能适应支柱产业一个社会的管理要求。所以我认为这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做一下有关形势的分析。

  第一、国际形势。先从国际说起,一个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相信真正到“十二五”的时候,这个事情就该过去了。汽车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或者像长安老总讲的产业转移还是会加快的,不完全是低成本,包括低成本大市场,稳定的这样一些条件。那么顺便说一下我对于汽车产业要向中国转移,我非常坚信,我非常同意我老师的观点。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国家也希望承接汽车转移,包括我们北方的邻居和西南方面的邻居也想,但是我认为从一个综合条件来看,很难找到像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稳定的社会、这么快经济的增长、这么全的工业基础,这还是很好的。当然,对于中国低成本,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今年有一些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状况,我希望这个提高是有序的,不要从根本上损害中国制造成本优势。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这一条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把它写在下面,我们认为再工业化是存在的,他们想,但是这一条并不能真正影响产业转移。就是它可能是会把一些高端的方面再加强一下,比如电动汽车他们会抓,但是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这一方面,中国的优势我认为不会被影响。

  信息化程度加快,这个就不说了。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想说一下,不必看得太重,尽管网上的网民对于中国的贸易摩擦义愤填膺,但是我注意了一下,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贸易额只有1%左右。而且的话这个增长速度,总体上还不影响我们出口的大局。去年有报道,说新车销售的投诉增加30%,你要光看这个数字,好像中国汽车质量下降,我认为不是,我们的产量增长了48%,投诉增加30%,说明我们质量还是提高的。

  再一个就是市场,转到国内来了。我认为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会给汽车市场增长提供一个最坚实的基础。消费要升级,汽车产品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去年我们GDP增加9%,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汽车的增长在去年这个9%里面占0.9%,就是0.9%是靠汽车增长拉动的,所以我想汽车对于经济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再一个就是农村汽车市场,摩托车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这里面我还想提一条我考虑问题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考虑汽车市场的时候,可以考虑,应该考虑综合市场,就是整个陆路运输的市场,交通运输的市场。根据去年12月底的统计,全国大概是1.8亿辆机动车,我记得不太准,9000多万辆摩托车,7000多万辆汽车,还有一些拖拉机这样低速汽车,拖拉机这样的一些运输工具。那么我们老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的经济水平大概其现在达到了世界的平均人均水平,中国的总量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不管这个。那么这里面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汽车就比人少用三分之二呢?不是。我们是现实情况看,我们在北京、在天津看得不明白,我们到西部、到农村去看,我们是大量使用摩托车,用一些很低价的汽车来代替发达国家普通的汽车做交通运输。我记得张会长十几年前举一个例子,你在广东看人家怎么用摩托车,一个摩托车拉煤气罐拉十几个,拉两头猪的肉,拉四个人,相当于一个轿车。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也不能逃脱世界经济的规律,我们现在用世界平均的机动车水平,达到了平均的经济水平。如果把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所有做交通运输用的工具,机动工具起来,我们和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是吻合的。如果这一条成立的话,我们下面考虑汽车市场,就不能单考虑你现在是7000万,将来是2.5亿怎么办?这也好办,其中6000万辆由摩托车转成汽车,相当一部分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所以我认为考虑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不能单考虑把汽车和摩托车和拖拉机割开,应该作为一个综合的交通汽车市场,考虑产品的升级来考虑这个市场的发展。

  再一个就是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减碳的影响。我国总体上能源供应短缺,多煤少气缺油,汽车也成为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排放影响大气质量,其实我觉得这一条到国3以后已经比较小了。如果我们现在所有汽车都严格实施国3,如果我们其他的非汽车的产品更不要去乱冒黑烟,我相信我们大部分城市都会随着汽车的增加,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所以不会出现大的障碍。

  再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汽车产业整个经济发展比较快,我们现在是卖什么,什么产品变便宜,买什么,什么变贵在世界市场上,石油是我们的主要问题。这个地方我展开一下,考虑到搞电动车的时候,有N多理由,包括石油安全,包括世界的石油枯竭,包括环境污染,包括全球变暖,包括国际竞争力等等。我认为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石油安全问题,恐怕今后是每年两个点以上的增长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到2020年是70%以上。那么到这个时候就会很危险,再出一个索马尼海盗(音)要来劫油轮,我们也很麻烦。我口头说一下,我觉得我们军事力量不足以在全球保卫我们的石油运输线,美国人自己可以保护自己,日本人美国可以保护,中国发展很快,但是又拿不到,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

  再一个方面技术发展的压力,包括能源的多元化,节能汽车,电池技术的应用,动力转型这些方面。这方面我再补充一下,现在欧洲实施的有关每公里的碳排放法规,是非常容易演化为一个碳关税的。到时候的话,我们很可能一个企业,不是说这款产品达到要求可以卖出去,他会要求你所有产品达到这个要求才允许你出口,所以这会对我们有很大影响。

  第五是标准的问题,标准的问题我不多说了,我们是1998协定的缔约国,但是98协定进展并没有那么快,95协定中国没有加入,没有加入的主要理由是怕加入之后,进口会变得非常多。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出口已经大于进口,应该考虑加入1998协议,但是从世界情况来看,系数法规的协调一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是一个过程,而且我们应该努力去影响这个过程。所以最近我们汽车工业协会也组织了一批汽车行业的十大企业,组织一批专家,准备以后每年都有人参加他那个会,特别是六个分组的会议,我们要跟踪国际标准的制定,知道他们的动向,知道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知道我们的差距好跟上。

  关于标准问题我还想讲一条,就是在最近一年有关电动汽车研究中,我们发现我们传统的标准思路有不适应的地方。我这里写了一条叫“标准倒置”问题。现在包括广告宣传,有的人说我的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以为是一个宣传的好词,其实行业标准应该严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应该严于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应该严,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标准还没有严于国家标准。

  还有一个问题,从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标准工作的思路叫“贯标”,就是贯彻国际标准。就是把人家标准拿过来,通过翻译和简单认证变成中国标准,然后强制实施。叫“采标”,用这样的方法促进我们的发展。但是这样做对于我们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迅速提高中国工业和经济的水平有重大的作用,但是也有缺陷。就是我们的标准不是根据现实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出的标准。如果以“采标”为主会出现产品标准、最终标准多于过程标准。而且在国际标准不齐全的时候很难办,电动标准简单靠采标不行,我们现在和世界同步发展,同步发展的话没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不行的。所以从标准上应该说还有这样一些问题,重点还是要加强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那么“十二五”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呢?我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觉得“十二五”期间,市场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而且产销规模的扩大,会给我们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包括新能源汽车应用都提供有利的支持。今天中午被两家记者都问同一个问题,说你由大变强,是不是不追求数量?我说不追求数量,只要数量加大就是不重视矛盾,数量和质量可以有重点不同,但是不能切开。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们虽然追求强,但是大,是不可避免的要变大。大企业集团将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也会进一步加快,但是的话要越大越强。技术会有长足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水平会明显提高,所以我希望我们以油耗为主的其他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再有就是二三线市场包括农村市场会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也会不断的加强。而且我觉得一来是世界各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很重视在中国的投资,在重视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建研究开发中心。

  我曾经在前一段见大众公司一个董事,我给他的建议是我们要继续加强合作。过去如果说分阶段的话,过去我们和外国公司合作开拓的是中国市场,今后需要我们和外国公司联合开拓两个市场,又开拓中国市场,又开拓世界市场。再一个中国汽车走出去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初步估计了一下,我认为到“十二五”末,我们20%的产业出口还是有可能的。海外收购也将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完全研究好,沃尔沃的产量往哪儿算,我还没有算好。再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会稳步推进,因为后面有我在这里不解释了。

  市场我做了一些预测,我们预测的基础,一个是城市化的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重化工业进一步发展,人均GDP还是8%以上。再一个我们中国会进入汽车社会,所以“十二五”期间应该是数量高速发展的期间。我们估了一个产量2500万辆,认为占世界汽车产量的30%,今天和标致雪铁龙他们的估计是一样的,乘用车比例是81%,商用车是19%,这里略有变化。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个人觉得可能比这个数要大。但是我不敢说,不敢写。一方面我们在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在内部动员会上讲,我说千万别出五年规划两年完成的笑话,咱们要做就是真数,真要写到纸上的时候我自己也哆嗦。今年假设是接近1700万辆,如果今后五年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就是3400万辆。15%,五年就是翻一番。那我写3400万辆,我真不敢把它写上去。保有量的话,我们有一个估计,我们认为按年报废10%,会占世界的11%,如果占8%的话会占世界12%。

  出口这个数字是我个人调的,这个数字比我们协会向工信部报的数字要大,我觉得出口可以达到400—500万辆。所以这个地方我补充一下,我个人认为2015年更大的一个估计,应该是3000万产量内销2500万辆,外销500万辆,可能这样组合起来更合理一点。对世界汽车市场的预测,我们认为会到8000万辆,保有量达到11%。好像我记得去年戈恩先生在中欧论坛上,他做了一个世界汽车最大可以到22亿的估计,我没有问他什么年份。

  那么再下一步简单说一下节能新能源汽车,这一块我做规划的时候,这块还是重点,因为很多事情不明确,现在很多事情明确了我简单说一下。

  一个就是全世界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且这里面我想说,事实上是都在做。尽管我们从政府方面来说,不但是中国政府,从外国政府来说,一般说选择一个方向,减少投入,减少重复,减少浪费,其实从企业来说的话,我看都在做。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都在做。技术路线现在大家都在重视,因为现在还没有一条路线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国家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技术,完全同意上午万部长讲的,三纵三横也要搞。我们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节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方面,有些地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说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我不同意,不同意说我们电动汽车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不同意晚弯道超车的概念。总体上我们投入少,现在个别企业为了宣传的目的,拿自己实验室产品和人家市场大规模生产产品相比,那是不科学的。再一个我们认为通过节能减排,我们希望到2015年的时候,就是全换成节油车型,这样可以减少5000万吨燃油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00万吨。再一个小型车的比例也要增加。

  实际上我们最近参与工信部前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国家的规划,我们认为应该多管齐下,所有能节油的技术都要采取,要鼓励节油、要鼓励小型化,能够用的纯电动、混合动力这些技术都要用才行。而且我觉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这样一个大国,可能我们应该按照世界上最节油的国家模式来看齐,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模式来使用汽车,而绝不能按照美国这个模式来发展。我们希望到2015年,保有量能够翻一番,但是燃油消耗量增加不超过50%,新车要降30%左右,碳排放强度也下降30%。

  再一个就是一些发展思路,这一段我不讲了,主要是口号。但是也有一些实质内容:

  第一条就是我们建成强国。

  第二条我们要抓好兼并重组,建立知名企业。

  第三条要开拓市场。

  第四条抓好技术创新。

  第五条要国际化。

  第六条要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

  第七条是两化融合。

  发展重点我也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这是要做的,内容大家写的不一样,意思都一样。

  第二个要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我们希望有整车集团,能不能进入前10强?悬,但是前20强我估计有,我没有仔细算过帐,但是今天我听到中石化是世界前七,我觉得将来中国汽车也会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集团。这一点我特别想说,我们希望有十家,甚至于更多有国际竞争的零部件大型集团。我们实际上在工信部交流过程中间,我们是比较强烈的提出这个建议,我希望全社会都要在“十二五”里面,重视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我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专门的政策支持零部件集团做大做强,我也希望咱们的整车企业能像韩国现代支持摩比斯那样支持零部件的发展,这样的话中国汽车才比较稳。

  第三个就是国际化,市场要扩大,还需要投资。将来真要到了400万辆、500万辆,不是说通过宏观就可以把四五百万辆卖出去的,一定要做正规的体系,要做境外的营销体系和配套的服务体系。

  第四个就是开拓市场,这个不细说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也不说了。零部件体系刚才在讲集团的时候讲到,一定要重点发展零部件,再一个要推进两化融合,提高节能减排的水平,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

  再一个就是汽车服务业,作为一流的汽车产业,一定要有一流的服务业,包括营销也包括设计,也包括物流,甚至于我把装备制造业也放进来了。我觉得我们“十二五”在机械大圈里面,要做一个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没有一流的装备,汽车不可能变成强国。从汽车大国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做到汽车强国每一块都得行,所以和汽车有关的所有产业都得强才行。

 

 
打印文章】【保存此文章】【关闭窗口】【 发送给朋友
AutoInfo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介质擅自进行复制或镜像。
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info@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18号  信箱:天津市第59号信箱  邮编:300162 
信息资源:(022)84772803 传真:(022)24370547
合作热线:(022)84771576、84770772、84771242
津B2-2002008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1/06/24 1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