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如何破茧成蝶
2014-08-27 09:28:2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字号:大 中 小
在中国的汽车界自主品牌的发展从来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从最初缺乏技术、缺少资金的步履维艰,到后来风生水起在争议中阔步前行,再到如今寻求突破意欲打造世界级知名品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奠定坚实的品牌基础,这一路走来有诟病也有肯定,有迷茫也坚定在探索。笔者以为即便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汽车品牌优胜略汰的必经之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些中国汽车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并将在全世界的车市中扬眉吐气,与世界级品牌一较高低。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国汽车界的这诸多自主车企在沉淀下来后认真思索,认真研究,去寻求一条自主品牌走向强大的可行之路。
张小虞:我们的自主品牌不能说突不突围,而是已经参与到了市场竞争当中。并不是从零开始。我们真正的搞自主品牌,卡车开始的比较早,所以卡车相对有优势,轿车开始的比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2000年,我们整个规模才200万台,轿车只有60万台,从那时开始,大家知道轿车要开始发展了。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积累,我们看到差距,知道我们的劣势,又要看到我们的发展。比如像“长安”。长安为了我们自主品牌的轿车准备了20年,陆续在海外5个国家建立了9个研发中心,就是为了做自己自主品牌的轿车。我们不要让企业不知道怎么办,我们要从舆论和政策上给他们创造环境,这就是外部条件。像是江淮,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一汽,二汽从来没有停止发展过,广汽的异军突起,说明越是在困难的越是要看到希望。引用毛主席的话,前途可能是光明的,但是道路肯定是曲折的。不要过多的责备,更多的应该对企业进行鼓励。用户有个认知的过程,企业有个技术的积累,政策有个形成的过程。用舆论来讲,要多给企业正能量。自主品牌要从种小树开始,一点点的才能成长的有生命力。客车,卡车都是自主品牌,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这些都是自主品牌一些正面的形象。
何光远:我觉得现在有一些整车的品牌建设搞的好,把质量搞的上去,关键还是零部件不行。但是零部件企业也有他们的苦衷,比如我最近特别注意跟踪山东盛瑞搞变速箱的企业,到现在为止奋斗了七年,但是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投入,现在已经形成十万辆装备线,月产一千台左右。他现在苦恼是什么呢,我这个出来以后给谁配套?咱们这些整车企业要想配套自动变速箱,一定首先要买国外的。总是对自主开发的零部件重视不够。
赵航:强国战略的突破口点很多,可能不是一个突破口,需要打几个战役。现在我们问题太多,可能需要很多突破口,比如说政府问题,就是一个部门突破了就能解决的。汽车管理有几十个部门管理,每个部门都要管理,所以政府管理是个细分化,整体化,法制化的一个过程。汽车天天应对申报检查批准,重复检验,成本精力肯定要比外企要高。再有就是技术突破,我们国内技术核心技术,不是一个口就能解决的。这些年基础薄弱,重视生产,重视能力建设,不重视科研开发。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的技术如果不提升不突破,你就很难成为强国。还有就是缺乏改革意识,也包括经济形态。国有企业造车、民营企业造车、合资企业造车,他们都有自己的机制,国有企业我们这些领导三年一个任期,两期就调整,可是开发一个车型,把整个公司调整过来,没有个十年八年是不行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也一样有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阻碍。
董扬:我们自主车企底子薄没法改变,外资力量强没法改变,法规进步很快没法改变,市场变慢了竞争激烈了已成事实,分散重复也是难以改变。这个地方我说一下,中国汽车过去说市场小,所以竞争太激烈,现在中国全部汽车2200万,乘用车700多万,我们很多车是赔钱卖。还有我们的出口受阻,我们的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基本上这些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出路我也想了几条,但是属于慢功夫。
方红卫:过去,自主品牌汽车能持续快速的增长源于三个原因:第一,居民消费能力升级,首轮购车需求得到释放,带动整体汽车销量的井喷式增长。第二,价格比较经济,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的用户购车需求。第三:产品的品质没有大问题。有合资对象的自主车企,多少都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所以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是不错的。虽然和合资产品相比有差距,但价格便宜,用户能接受。总体来说,价格便宜、经济性是自主品牌车辆产品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知道,在任何行业的发展史中,价格不能成为可持续的竞争力。
自2013 年 9 月以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滑,原因同样是三个:第一,消费能力向更高阶段升级。过去很多买自主品牌车的用户,是受限于收入水平。现在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提高了,同样条件下肯定买合资车或者进口车;第二,合 资品牌价格下探。合资品牌不断向更低价的区间拓展产品线,直接突破了自主品牌的低价策略;第三,新的环境变化下用户需求和购买习惯发生颠覆性变化。过去买车,用户是到4S店听取销售人员的介绍和推荐。现在去店里的时候就已经一清二楚目标是看哪几个车、分别什么卖点、会有什么毛病,到店的目的变成了咨询价格、金融政策和试乘试驾。用户能做到这点是因为有大量类似爱卡网这样的信息平台存在,大量同品牌用户聚集在一起谈论用车经历、修车经历、服务水平等等都非常详细。所以用户的购买更加理性,有更多更便捷的渠道获得真实的产品信息和使用反馈,在同等价位区间可选择的车型和品牌更多的前提下,用户对产品小问题、细节瑕疵、性能和品质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所以,目前自主品牌的“经济路线”策略不再适用,要能看到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切实贴合用户需求和驾驶习惯、品质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升级才能真正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