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A方: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肖勇

2016-09-03 19:14:04 来源:本站原创字号: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肖勇

  赵福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主办方的委托,我来主持泰达论坛下午的最后一个环节—思想交锋,主题是自主品牌走向高端化时机是否成熟。

  泰达论坛每次议题都是创新,这次作为节目之一也是创新,以前有人演讲、有人圆桌论坛,第一次搞发动群众斗群众,最后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主持人。

  事实上自主品牌发展一路坚信,最合适的一句话就是在纠结中前行,在前行中纠结,自主品牌一直在前行,一直在进步。2004年回国我见证了自主品牌,那时候很多团队都是五六个人,七八条枪,大家对于产品基本没有概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家是今非昔比,无论是同美誉度,还是质量的提升,还是研发体系的建设,很多团队由过去几百号人发展到两三千人的团队,核心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品牌美誉度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尽管合资金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进步是显著的,我们有100个理由做好,通过上午的论坛中广汽和长安的演讲,中午有记者采访我说,通过他们的演讲我看到了自主品牌得以快速崛起,这种理性、这种冷静。既看到自己过去成长的进步,同时也看到未来的挑战,对产业的预期应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喊口号,更多有理性的认知,既有信心同时也看到自己不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自主品牌是充满着未来,充满着希望。对于中国人来讲,永远望子成龙之心都是缺点和不足,因为和心目中的距离还有巨大的差距,所以主办方今天下午搞这么一个,自主品牌走向高端是否成熟,在泰达论坛上第一次尝试A方还是B方,不管哪一方目的就是看看自主品牌成绩在哪,差距在哪,我们如何实现突破,最大的突破就是要提高品牌的溢价力,我们非常荣幸请到:

  A方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 冯擎峰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肖勇

  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齐凯

  蔚来汽车高级副总裁 张洋

  B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 黄永和

  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王齐国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孙勇

  《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 贾可

  赵福全:今天这个节目要是想办的成功,我适当的提问,每一位讲的好给一点掌声,讲的不好也给点压力,我个人认为自主品牌论坛还没有开始,进步是显著的,但是和合资品牌差距还是有的,怎么样尽快速度弥补差距,我们也通过今天论坛大家互动,事实上就是提了一个问题,甲方有甲方意见,乙方有乙方意见,很多事情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主品牌之所以走到今天取得很大成绩,为什么还不满意,还要探讨如何向高端迈进,那就是还有不足。

  自主品牌每一位要把优秀一面展示出来,让乙方更充分的了解,让他们哑口无言,同时让我们在座每一位认识我们的进步,返过来我们乙方各位专家也站在更高的角度,有点望子成龙。

  我们第一个问题要抛给每一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自主品牌在大家心目中形象、能力、产品、开发,以及怎么走高端,到底处在什么状态,大家从各自的角度来谈一谈,我觉得既然是甲方和乙方,真正做自主品牌的人是在左手先说。

  最近几年吉利日新月异,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美誉度大幅度提升,您认为自主品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怎么看我们的进步,我们的差距,我们努力的空间?

  冯擎峰:首先讲一下展望未来和现在,我认为时机不但成熟,而且机会来了。首先我们讲人,中国的人才是因为有这样大的市场,所以说人才开始聚积,我们有三方面的人才聚积,一方面自己本土培养的,培养的来源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回来了大批的海归,像赵福全赵博士,也是加入中国汽车发展的洪流当中,这些高端人才向中国回流,回流到大陆来。第三个我们可以看到人才,老外的人才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这些老外们也纷纷加入中国,到中国来发展一定是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所以说这是人才。

  第二从供应商,我不见得一定要用本土的供应商,我们可以用全球化供应商,比如说像博士、大陆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不但在中国建立了工厂,而且也都建立了研发,这种研发的进入,也就是我们巨大的机会,我们在供应方面要开放,还有一个体系的建设,吉利在八年前就开始进行体系的建设,2012年吉利曾经获得科学进步二等奖,当年是没有一等奖,这个二等奖来之不易,是对软科技的认可,就是吉利造车体系研发体系的建设,当时是赵博士带领的,三个方面我们从人,我们从供给,我们今天不是讲供给侧,我们从研发体系都让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机遇就来了,我们抓住这样的机遇,我们做高端的产品,我们是有能力的。

  肖勇: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因为传褀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牌,2011年上市,到现在才第六个年头,但是不管在销量还是质量水平,以及我们的品牌形象上面都是取得了值得自己自豪的成绩,因为上午吴总进行了非常激情澎湃的演讲,而且刚才接着冯总的话说,已经提了人才和外部环境,而且主持人还给了一个限制,就是三分钟。

  尽量不要多讲传褀,还是先谈谈对于中国自主品牌高端突破的感想。三个方面,实际上是政策环境,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利好时代,因为最近几年新的领导上任以后,一直在提倡,包括之前提出2025中国制造提升规划,以及随后的供给侧改革提出需求。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过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供需结构的意见,开玩笑说最近如果大家注意一些其他的新闻也可以看到,国家已经迫不急待提升食品供给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具体化了。之前说中国2025规划还是比较虚一点,只是对制造方法的指导性意见,到供给侧改革就直接到产品了。

  通过品牌引领作用去提升供需结构,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对品牌提出了要求,最近又具体到每一个产品,不管是食品还是马桶盖明确提出供给质量。前天是我们的空军司令马小天正在提出我们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国家已经赤裸裸焊出来,中国品牌、中国汽车品牌也要像马桶盖一样进行质量改革,明天一觉醒来,中国提出对汽车的需求,具体的要求都不意外。

  中国国家对于中国品牌的各种民族品牌产品,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机了。第二个就是市场形式,怎么说呢?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已经积累了人才、技术、资源各个方面。

  外资品牌在中国,大家都知道最近市场表现来看,生存是越来越困难,不像以前顶着洋品牌老百姓都愿意买单。近几年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务实,逼着他们必须拿出更好的产品,更具性价比的价格在中国市场进行竞争,这种情况下面就是前几天车展参加了很多论坛,豪华品牌危机感也很强,奔驰、宝马在往下压,大众、本田、丰田都在往下压,中国品牌处于价格下探最大压力,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继续往下压力,另外就是别五选择,必须品牌迎头向上。就是市场不允许我们退缩,直面合资品牌竞争,才有赢得市场的地位,否则我们一味的退缩,我们在市场上一定会被淘汰。

  所以实际上经常上说过一句话,行不行打过才知道,我们自主品牌的成长,我们对韩系品牌造成极大的压力,他们萎缩非常快。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大,如果我们奋起能够进行竞争,还不知道未来的赢者。当然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地利,没有理由打不赢,首先要敢大。

  第三个说的是什么,其实目前中国品牌向上突破形式,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目前的状况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某一个品牌突破,而是集体发力集体向上。不管是广汽传褀,还是长安、北汽,大家都意识到品牌向上。包括东风都在推出自己更高端的产品去集体发力,去赢得中国市场的未来。

  当然因为起点不同,处于阶段也不同,溢价能力也不同,只要坚持继续向上,比如说现在平均售价是6万,向8万、10万突破就是向上的突破,传褀品牌稍微领先一步,平均售价到了10万、13万,我们是不是就故步自封,我们还得10万、20万发起目标挑战,大家积极发力,可能形成高端突破的情况。

  最后一点就是怎么实现发力,第一产品技术的支撑在哪里,第二营销服务的创新能力在哪?最后形成品牌合力和溢价能力,否则天天谈品牌和溢价,你的支撑是什么,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古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产主义也不是一天实现的,我们必须从产品技术,我们的支撑,最后形成溢价能力。

  赵福全:下面齐凯齐院长也是本土企业培养的优秀干部。

  齐凯:刚才肖总第一点就说到关于国家对于品牌建设的态度,我再展开说一下。6月20日国务院下的文件叫做加强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方面的结构升级,然后提出三个工程,一个叫做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一个叫做供给结构工程,一个叫做消费升级工程。在供给工程国家提出重点鼓励一些企业、制造业要出精品,所以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自主品牌高端化已经处在一个很好的时机。

  第三个方面,从消费方面中国面临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大家在十几年前轿车进入家庭的时候,我们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很多都是三四万块钱,五六万块钱,那个时候消费升级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升级,人们只需要车遮风挡雨,人们再买车的时候不再需要低端的车型。本来预计低端销售一年20万,高端3万,但是现在市场返过来了,高端是20万,低端3万,我们现在应该为客户准备适应的产品,中国高端不一定是去做奔驰、宝马豪华品牌,我们对于高端的理解,就是在细分市场占TOP3、TOP5,价格质量都在引领的地位就是高端,我们在开发的各个级别产品里面都给客户准备有技术、有品质的产品。

  我是华晨研究院的院长,我在集团里也是质量总监,我们华晨为什么管质量和研发,主要是推动质量和研发高度融合,华晨质量管理体系是全面和宝马合作,我们质量管理体系是宝马的专家打造的。

  再说技术,经过这么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是今天合资品牌用到的一些技术,在我们自主品牌已经逐渐采用,技术里面发动机、车身、电器、底盘最核心的技术是发动机,我们发动机技术方面,实际上国外常用就是可变气门生成,宝马有一个技术大涡轮双涡管技术没有突破,其他都在突破。

  我就从质量和技术方面阐释一下,后面关于营销和品牌建设就后面再说。我们觉得最好的时机已经来了,后面规划的产品都是在同一级别排在头三、头五的产品。

  赵福全:齐院长认为自主品牌爆发的时候来了,我们听听蔚来汽车高级副总裁张洋总,你现在谈不了过去,你怎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成功和失败经验上谈谈自己的想法。

  张洋:感谢中汽中心,感谢赵老师,我先谈谈对于品牌的认知。我从国外回到中国正好第十个年头,如果十年前看汽车行业,我们有自主的牌子,但是没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很多人认为就是一个商标,但是从最近两三年开始,我们真真正正有自己的品牌了,为什么叫品牌呢?老祖宗发明的词汇可以这样理解,前面的品可以代表品质,后面的牌是我们的商标,所以是两部分组成的。

  一个品牌和一个商标的区别是品牌根植于用户内心的东西。蔚来汽车到今天还不到两岁的公司,我们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非常尊敬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两代半取得的成绩,品质上面我认为现在中国人造出的汽车,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得到飞速的发展,正因为我们产品品质,一步步的接近合资甚至外资品牌,所以我们的产品性价比在直线提升,所以消费者更多的认知、认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年有非常优秀的自主品牌,包括肖总的企业,包括长安的公司,在整车集团里面出现自主品牌的销量在大幅度赶超合资品牌。

  今年跟所有的整车厂的领导和老大哥们一样,我个人也非常看好目前的状态,这是塑造中国汽车品牌最佳时机,除了产品之外,我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步入消费市场,除了产品品质,我们在用户沟通上,在信息对称上面,这上面一些工作让中国自主品牌成长更快和更成熟,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在不到两年前成立了蔚来汽车。也正是因为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工作,今天蔚来汽车才敢以互联网资本进入,我们实实在在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有信心和巨人共舞,为中国汽车做出贡献。

  赵福全:整车厂老总从不同角度诠释现在走高端的历史机会,既有现实的压力,也有未来发展的机遇,更有历史积累的沉淀,冯总谈到人才、供应商体系、研发能力,实际上肖总也在谈,我们实际上是进步,不要认为只有造50万车才是高端,五万变七万,七万变十万才是迈进的具体象征,最后实际上齐院长也谈到,事实上从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产业政策都需要呼唤我们,最后张洋总说,实际上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好,自主品牌从好到精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传统车企更多关注如何把车造好,但是怎么样和消费者互动,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觉得,我们还是做的不够,或者机会更大,这也是未来乐视所谓新进企业的商机。

  黄永和:非常高兴参加自主走向高端化是否成熟议题的讨论,我的观点和前面四位企业领导观点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时机不成熟,为什么不成熟,我有三个观点。第一我们主题是自主品牌高端化,还是自主向高端品牌发展,这个东西要讨论清楚。自主品牌高端化是不是要发展一个新的豪华品牌,或者高端品牌出来,这个首先要讨论清楚,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我最近也做过研究,在上周会务组给我这个题目之后,也仔细研究了一下,研究这么几个。

  比如奔驰宝马不提了,一开始就是高端品牌,我们可以从东亚,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主要汽车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走过了低端车型,然后向中高端车型过度的阶段,包括丰田1989年推出了豪华品牌雷克萨斯,1950年左右就已经推出了高端车型皇冠,

  所以我第一个认为,我们如果要是说自主品牌向高端车型进发,这个时候我是认可的,但是如果向高端品牌,我们再开发一个新的豪华品牌,我认为时机不成熟。

  第二刚才几位领导都提了,我们从人才、体系、包括营销、消费市场升级,这些条件都认为具备了,但是我认为我们缺三个东西,第一就是我们所谓的产品研发,特别是研发投入在我们整个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在座哪一个企业达到3%,国内自主品牌也就是3%的水平,国外这一块跨国公司基本上都是在5%以上,甚至有超过8%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积累,那么在投入方面实际上达不到的,如果研发没有钱去堆,我认为这个水平达不到。

  现在都认为研发水平已经可以了,我们都搞正向开发,我听某一个国外的专家说了一句话,中国特别是自主品牌研发水平跟国外相比还有10-20年,甚至30年,在哪方面,在我们主观评价方面。在目前为止国内没有自己主观评价工程师,很多企业都是从国外请的,一个主观评价工程师培养需要二十年到三十年。这方面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最后就是品牌美誉度。

  虽然最近两到三年都在写,写什么报告?我们自主品牌市场一直在下降,当时连续14个月、15个月下降,最近从去年开始,我们自主品牌在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还是品牌美誉度不够。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向高端车型往上走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向高端品牌进发的时机尚不成熟。

  赵福全:主办方的我的产品能不能往高端走,卖出高端的价值,还有品牌溢价的能力,是不是高端品牌不是主办方的目的。几位老总回答了你,市场有需求,我自己也有能力,整个天时地利人和,我可以产品升级了,适当的可以从三万五万,到现在很多自主品牌都已经做到七八万、八九万,十万块钱也不难了,肖总已经超越十万,这是一点一点高端化,但是品牌做豪华奔驰宝马不是今天议题。

  王齐国:很高兴参加2016泰达汽车产业论坛,我是汽车产业的门外汉,讲品牌我有一定的发言权。中国汽车产业品牌化这么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我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形成的热情要被肯定,这是我要讲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就是如何理解高端品牌,高端品牌是品质的高端,还是价格的高端?当然说品质要高了,当然价格就要高,当然我很欣赏这样的论点,但是有一点,我们的品质能不能达到高端的水准?这个不能自己说了算,这个确实是需要广大消费者,广大的使用者,他们用人民币真心实意去使用以后得出的结论。我们长期品牌知名度是不够的,我们美誉度达不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比较扎实的工作,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三点就是中国汽车品牌,我不说是高端品牌,长期以来我们都不能和国外同类产品在一条线上竞争,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国外到今天为止,对于中国技术封锁没有改观,这种局面没有改观,并且未来还会长期的存在下去,中国企业不是和外国企业站在一个起跑线竞争,我们时刻要清醒认识。

  中国汽车产业下大气力做品质,这是中国汽车高端品牌之道。虽然困难很多,但是中国汽车走向高端之路是必然的,我对此深有信心,谢谢大家!

  赵福全:孙总怎么看,怎么看品牌?

  孙勇:我是2003年在奇瑞汽车就是干自主品牌,以后离开企业又在媒体观察自主品牌。我个人的看法,现在自主品牌向上高端化时机不是很成熟,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说我们单一的某一个车型现在销量还是非常有限,过十万的不多,过三十万的可能就屈指可数,如果过五十万估计找不着,过一百万就是一个期待。现在很多自主品牌应该说是销量很大,因为很多车型凑起来的。

  第二自主品牌不赚钱,现在屈指可数的能够找到自主品牌赚钱少之又少。现在传褀开始赚钱了,长安是去年开始赚了一点点钱几个亿。没有赚钱就说明你将来没有更多的钱持续投入,单一车型销量不太够,第二你的营运能力不太强,所以从这两个角度上讲,还有基础工作可以做,所以向上高端化就非常有限。

  过去十五六年,自主品牌功过两盖,自主品牌发展两个关键错误,而且有人还在犯。第一句话就是用跑百米的速度跑了一场马拉松。现在市场好一点也有很多企业待不住了,应该说非常可惜,我们刚才2003年的时候,中国汽车300万左右,到现在2400万辆,我们13年8倍增长量,我们既然没有干起来,最大的问题都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一段时间,然后又退回来一段时间。

  第二个问题就是多生孩子打群架,什么东西都要搞很多系列,轿车搞、SUV搞。我曾经问过,自己到展厅里都数不过来,而且每搞一个还起一个名字,孩子到底有多少个还有外号,自己都叫不出来,这样摊到每一个车型投入非常大,这样也导致不赚钱。

  这两个是自主品牌基因,只要条件好一点,现在从去年写了很多文章,就是关于自主品牌,当时就是不断下滑,今年稍微好一点,好一点也不要高兴太早。

  第一个国家改了政策,9月底国家要出大政策,来了一个购置税减半。第二国家出了关于二手车方面的政策还有新能源,所以搞别的东西一搞就过剩,所以汽车和房子就是拉动的重点,房子拉了半天什么状况看不清楚,汽车我估计政策的力度还会保持。所以汽车当时写了一篇文章,汽车将独享两到三年幸福时光。

  SUV是老外按照有步骤的开发,发现中国市场SUV上来了,要准备车型启动这个东西,这起是非常长的,现在慢慢已经来了,我们搞的比较灵活,这个东西卖的好,有的不到两三年就出来了,就要抢时间差,所以SUV帮了大忙,我们现在日子刚刚好一点,所有厂家必须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

  贾可:我看在座都穿白衬衫,我穿黑衣服,说一点黑话。一直参加各种论坛,我自己也搞了很多论坛。有时候达成一个共识如此之难,追求一个真理也是如此之难,刚才听了大家很多话,我同意不是那么多。今天坐车过来司机讲,怎么传褀赞助了泰达论坛已经四年了,每年我问他车怎么样,确实每年都在进步。

  回到问题,自主品牌走向高端化时机是否成熟?这个问题都不对。什么叫做高端化,实际上要对高端化进行定义,高端化就是不断往好的方向走,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干的,这么多年来如果干了这么多年都是原地踏步。但是高端化如果说定义,刚才老黄说高端品牌还是什么,老赵说了就把质量搞好,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干的实行。如果这么说,也不知道该讨论什么了。

  关于自主品牌,一个汽车品牌怎么样能够竞争,有一个理论PQB,以前就是拼价格,多少年前说井喷的时候,自主品牌价格低,你想想十来年前,哈佛十万块钱低价,那时候赛欧是十万块钱家轿已经很便宜了,那个时候价格跟现在比起来把通胀因素考虑,那时候都是天价了。

  自主品牌首先是价格那个时候那么高,实际上合资品牌更高,那时候不打架的,井水不犯河水。因为合资品牌挣很多钱,根本不会下来跟你拼,所以在保护下能够有这个市场,能够承担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很多自主品牌骄傲自满,也做出来不少车,也不卖的很好,并没有说现在开始搞正向研究,而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在价格没有跟自主品牌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都是各自有欢乐时光,现在竞争确实两边夹击了。

  前两年自主品牌廉价又好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么大的分析市场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市场结构变了,以前就是轿车,现在就是SUV,中国自主品牌效率确实挺高的,动作快、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另外咱们质量还是提升了,所以现在到了走出价格竞争阶段,要走向品质阶段,至于品牌还早着呢。

  赵福全:达成共识很难,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自主品牌都变宝马了,我们纠结是很正常的,因为资源有限、能力有限,甲方和乙方就是不一样,甲方还是有信心他们在干,乙方既给成绩充分肯定,也看出了很多不足,跳舞和看舞是不一样的。大家从研发投入不够,自己还不够聚焦,另外快速反映市场,本来在互联网思维下是好事,孙总也认为是不是有点太盲目了,这样总是百米冲刺跑马拉松也是大的挑战,覆盖面广一点,从另外一点就是把有限精力分散了,做品牌还是慢慢路持之以恒,眼前的这点成绩还远远不足,我认为一些碰撞的东西就出来了。

  自主品牌要想大发展得有产业环境,同时自己要练好基本功,同时我们要把网络体系,包括刚才蔚来汽车售后服务,甚至更多还不是简简单单修车,最后所有的东西没有好的技术就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就不可能有长期的结症,最后也不可能堆积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伟大的品牌。

  王总说了我们的研发投入不够,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冯擎峰:首先我认可,如果说研发投入不够,你是真难造出好的产品,我们还是要在研发方面多投入,这三年来研发投入已经占到10%,不是2%、3%,而是10%往里面投,之所以这三年敢10%往里面投,从去年到今年有收获,而且收获不小。

  我们拿博瑞来讲,我们价格已经从10万做到22万,而且最大销量已经超过六千台,我们博越SUV单月突破15000台,而且是要接四个月的订单,而且要排队4个月。

  我再告诉你一个数据,我们三年前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当初也是定位,我们九万到十七万的产品,我卖的最好是九万的产品,我们当时定义是70%是低配的销量,当我们投放市场以后,正好返过来。我卖的最好是15万到17万的产品,占了70%的销量。

  同时要想一个问题,我们不是高质量你就可以高价格,而是高价格一定要高质量,价格做上去必须有好的质量呈现给消费者,所以研发方面的投入,如果说你吝啬了,你不会有未来,我们也意识到,你往上面冲的时候,研发肯定是走在最前面,投入最大也是研发。每年10%投下去,我们是有信心做好的。

  黄永和:你怎么计算不追究,我想说一个故事。两周前我到国外参加了一个某企业的内部研讨会,拿去了两个从国内两个车型,一个是博越,一个是GS,我听他们的评价是,博越的性价比最高,我们在2009年和2010年曾经做过政府采购车型选择,我们当时算过性价比,吉利当时帝豪一直排在第一,在这个车型方面,合资企业包括国外品牌在竞争方面确实是您说的市场,我最近也要买这辆车。

  第二我个人认为你的研发投入投在什么地方?你是投在零部件,还是在其他性能,还是底盘上了?我前面还是有一句话,我们的主观评价实际上主要还是代表消费者对某一车型进行,这个车我到吉利店看了,人家告诉我你没有预约不能试驾。所以我现在对于博越车型怎么样不清楚,只是目前大家口碑非常好。在投入方面,我们国内很多自主品牌,很多用的都还是我们其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

  在这里面,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在零部件里占多少比重,我们这个非常重要。在这一块只有自主知识产权在零部件里面体现的比重应该成为下一步我们向自主品牌高端品牌进军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行。现在只是解决一个高端车型,但是跟合资企业车型相比,跟价格相比,我们盈利水平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

  贾可:我是完全赞同知道吉利研发投入上花了很大的代价,吉利博瑞获得大奖,这个是国外对于中国很重视,自主品牌确实紧逼,包括吉利和肖总的传褀,还有华晨V3,对于未来的车也是很期待的。自主品牌一直走品质之路,而且做的确实很多,我看到了一些是很成功的。

  黄总带着有色眼镜,中国自主品牌太多了,确实也得死掉很多,我们要看在座四位能不能活,能活着就是好企业,不能把差的通通算到等量。前两天有写电动车垃圾了,那这样就没法看了。我的意思是有优秀的发觉出来表扬。

  赵福全:刚才孙总发言的时候SUV就是昙花一现,两三年就干出来了,SUV是自主品牌战略的推荐,把国外作为豪华车型最后做成大众车型,既满足消费者既时尚又入门级需求,自主品牌抓住这个商机,很多老总见到我,现在就差一款SUV,有时候商机时间就是一切。反过来我就问肖总,他认为你又是用了百米跑马拉松,那你能不能一直百米跑马拉松呢?

  肖勇:我听见这个问题非常想笑,不是不尊重。一个人百米冲刺跑马拉松肯定不行,除非自带神器,首先这个形容是不对的。

  贾总编刚才所说,不能以一个品牌或者几个品牌是这样一种情况,说中国自主品牌都是这样情况,这样就是以偏概全的情况,而且基本面,好的大多数企业是怎么干的,比如说传褀,比如说吉利,我们在轿车领域都是很努力,部分品牌说我放弃了轿车,我只做SUV,它的有它的发展理念,毕竟市场百花齐放,不能因为这个理念不对,其他的都不对了,刚才有点想笑。

  SUV和中国未来汽车发展来看,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可能不是走的技术流,虽然我是学工科,我把领导抓来不是做销售就是做采购。我觉得作为一个市场角度,能抓住风口就是本事。中国有一句话叫浩浩荡荡顺大势者昌,逆大势者亡。我不太赞同之前某位老师发言合资品牌比较严谨,发现这个商机,但是还要做充分的准备,多长时间之后才能到中国来。这个就更加证明了中国品牌能够赶超这些合资品牌,能够逐渐缩小这个差距,甚至在未来赢得突破封锁,能够超越他们,这正好是说明我们的能力所在,我们的机会。

  从市场敏锐角度来说我们比他们强,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这是第一个抓住SUV商机就是本事。

  第二我们因为我善于抓住这个商机就是继续抄袭模仿,这个不太赞同。不得不举这个例子,传褀在2007年进行项目论证筹建,2008年正式建立的时候,集团主要领导跟我讲了一件事情,传褀两个坚持两个不要。第一个是坚持自主开发,绝不抄袭模仿。第二个是坚持国际标准,不走低质低价路线,我当时印象非常深。而传褀这几年这么走下来,也是一直坚持这两个理念,这也是为什么刚才所说,韩国现代最怕的是传褀、吉利为代表坚持走正向开发中国品牌的脊梁,就是很害怕品牌崛起。

  随着传褀吉利的崛起,韩系在中国市场大幅度萎缩。传褀GS4占领的市场全部都是韩系车退出来的市场,这个东西为什么要分析我们,因为感觉到对手了,感觉到害怕了,这是一个骄傲的实行、自豪的事情。

  我们千万不要去走抄袭模仿,或者好像把豪车做到十万以下就是胜利一样,这个不长久,这是中国品牌未来能够发展的基石,这也是传褀为什么现在在市场普遍售价能够高出一节,盈利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在今年一季度广汽传褀的利润贡献在集团超越了合资品牌,今年上半年集团发布盈利公告的时候,广汽传褀已经超过广汽丰田,集团最盈利的是广汽丰田,但是上半年超过了丰田、广汽本田,成为集团最大盈利来源,这也回答某位老师说,现在自主品牌还不能盈利的情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传褀今天能够盈利,我们不能看没有痛苦日子的时候。2011年时候我们刚销售的时候,我们老板说你采购搞的这么高,你给把车卖出去。当时老板说销售做不好你还可以回采购,我们老总说实话,如果真的销售做上去,你还好意思做采购吗。坚持不走低质低价的路线很痛苦,我们2011年吃奶劲使出来才卖1.7万辆,消费者对你产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刚才几位同行做甲方都是深有感触,市场的认知非常难。

  你的产品线从8万到10万都是非常大的进步,你要能站住脚,就是关于价格体系,品牌的溢价能力体现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就是两点,第一个主销的产品在哪个区间,第二同等级别的车型,你在级别领先都是合资品牌,价格到底相差多少,相差的越少,说明溢价能力越强,甚至能够超过他就成功了,就突破了。我们总是强调之前错位竞争以大打小,我们今后目标是在同级别里面,中国产品为什么比合资品牌价格低呢,现在是不得以的选择。这个差距正在缩小,第二个就是说我们主销产品能够站到什么区间,我能够站在15万就是成功,不代表没有梦想,未来5到8年主要产品占到20万,我如果占到20万,我觉得我就成功了。

  孙勇:传褀确实做的不错,我做汽车工作的时候,传褀刚刚起步,我们是当他们股东之一。当时他们说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做这个事,当时还没有对外公布,那个时候大家对传褀的看法跟现在是太不一样了。以后我们又投了好几个店专门经营传褀,应该说它的日子真正好过也就是这两年,而且主要得益于SUV里面,特别是GS4这个车型。现在是这样,现在正是他感觉最好的时候,我在2002年,奇瑞公司当时卖了五万辆车,当时盈利十几个亿,当时也是感觉很好,那个时候我的车市场很小,能卖这么多,还能赚这么多钱。我刚才说了那么多话,并不是否定自主品牌取得的成绩,我是说,现在有一款车,或者一款到两款带来很好的销量,而且也做的不错,后面还需要更加冷静。

  赵福全:快速反映市场也是企业战略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但是过分的反映快了可能旁观者的角度担心是不是昙花一现,孙总希望这种昙花一现能够持续,因为自主品牌做车要想短期效益确实很难,但是没有短期效益又哪有长期效益最后的结果,所以企业一定要有畅销的车形,当然也是要靠对市场的堵,更需要长期的战略,参加这个论坛就有好处,如果不是孙总激你,哪有这么多机会宣传传褀。

  贾可:刚才说到零部件怎么回事,实际上发现一个问题,以前对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有点悲观,韩国人过来、日本人过来怎么样,中国人出去打仗子弟兵不行。我了解很多零部件企业,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还是很厉害,他们挣钱以后去海外并购也是很疯狂的,随着智能互联网方向发展,往电动化发展,现在有新的零部件企业成长也是很厉害的。
说到肖总确实是进步,这么好的产品,包括吉利的好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现在荣威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城市SUV,还有互联网SUV,城市SUV低一点,怕吃不透,结果发现消费者都是买价格高。我们如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质能够保障,消费者是能够保证的。

  真问题、假问题主要是逼出一些真相出来。

  赵福全:刚才提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零部件实际上很重要,刚才冯总也提到用博士还是德尔福,最后还是立足本土零部件企业,现在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来说不强。我们还是有一些优秀零部件企业,我们就想听听齐凯院长,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和国外零部件有什么区别,不强在哪?强在哪?

  齐凯:汽车厂搞研发的定位,我们把精力投在哪?大多数是做集成技术,以前有一些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面,现在一个一个突破。比如说十年之前自主品牌基本没有哪个车的底盘调教是自己做的,我们当时跟保时和莲花都合作过,我们都突破了,最近五年都是自己的底盘调教,还有电喷系统标定也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汽车厂就是要让零部件有技术、有品质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是应该做的,我们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单个零部件突破上,而是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我们备受批评就是自主品牌的变速箱,最近自主品牌也在开始做DCT,但是实际上宝马变速箱也不是财富公司,这种能够获得的资源,又能达到自己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成本优势,所以短期内先应用,这也是没有问题,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华晨最近出的华晨产品,我们用的宝马2.0发动机,授权我们自己合资公司生产的,未来开发的产品用的1.6T、1.8T发动机也是宝马授权生产,我们在平台上自己开发一些自己产品,其他零部件我认为最近十年汽车零部件水平大大提高,除了个别芯片还依赖国外,大部分都已经突破了。

  贾可:我就是不理解,现在自主品牌在心脏还是一种隐痛,做的好也就是差不多,有的还是弱一点。刚才您说了用了宝马发动机,你老用人家发动机怎么办,人家不给怎么办?

  齐凯:暂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先做研发,宝马一些技术我们是逐渐掌握的。现在只有两个技术没有市场化突破,一个是VOL,还有一个大涡轮双涡。

  赵福全:未来法规达标、油耗排放,本土零部件在核心领域里面到底什么状态怎么突破?从整车场怎么互动?

  冯擎峰:整车主要还是以集成为主,实际上研发是在集成方面的投入,并不是零部件方面的投入。我们就要去管好我们的供应商,目前我认为确实是像贾可所讲的,中国自主零部件确实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安全电子领域是非常需要突破的,在这个领域内中国自主品牌供应商我认为有很多因素影响。

  打一个比方,你即使研发出来了,我还不敢用,包括还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确实在这个领域里面,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突破非常艰难,也确实有一些这方面的供应商在突破。我认为除了安全电子领域之外,中国的零部件的本土供应商进步是非常大的,包括带底盘方面,包括内外饰方面。

  我们所考察下来,我们所使用下来是值得信赖的,因为我们是大量的实验证明是可以的,你说你行我就敢用,而是经过实验验证之后才敢用。在安全电子方面,确实是需要还有这么一段路需要走。刚才说了拿来主义,其实在中国投资这么多的外资,包括德尔福、大陆,他们在这个领域是比较强的,我相信中国在这个领域再突破是可以走出来,我也坚信和主机厂合作也是非常好。

  赵福全:一开始不敢用,还是有验证和曾经的结果,因为最后不能够自己打整车为零部件做实验,这是一个很大的担忧。

  黄永和:最近也在做相关的论证,我们机电一体化,我们所谓的自主,我们国内企业来生产这类零部件确实是相对比较少,有一些零部件已经开始实现了突破,但是确实是,如果没有相应的验证大家是不敢用的。包括内饰、底盘、车身这方面确实有很多零部件,包括制动剂方面也有著名的小企业,有的一些企业,包括小的零部件方面,包括T2、T3方面,很多都是干成世界第一。在宁波有一个敏实,敏实去年是全球3500万台,我去年参观了厦门一家,是生产继电器的,全球一半市场份额被他占有。机电一体化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确实是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自主品牌的,也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们自己资本、纯中资或者纯大陆资本的,这一类的零部件企业也会涌现,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主机厂能够支持企业发展。

  赵福全:我们谈到产品技术投入,我们最终主题是如何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这样必须要价格不高就很难说盈利能力,最终品牌美誉度都停留在低端,这也是自主品牌很好的起步。

  品牌服务、营销、网络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关注的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还得坚持和国外多少年的积累,第一要认真做,还要有耐心,反过来对于乐视、蔚来汽车这样的企业,自己没有制造能力,你对于品牌定位怎么看的,同时你怎么能够规避传统的企业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之后,还在相对低端纠结,怎么解决这个困境?

  张洋:在座只有我做过汽车的零部件,先说说零部件的感受,过去十年有两个比较大的表现,2007、2008、2009中国汽车第一次高速增长的时候,大量自主零部件公司借助机会进入了整车,进入了合资公司配套体系。这个时候大家看见大量公司完成资本运作。

  随着自主品牌不断变强,出现了一次拟增长,就是我看到大量的自主品牌供应链里面,随着产品的要求提升,随着正向开发的提升,我看到中国原来的伙伴们掉队了,一方面汽车是一个安全件,无论是蔚来汽车还是乐视,我们不会定义为四个轮子上的手机。

  第二个是认为在零部件公司中比整车更需要加大研发的投入,大家都知道汽车未来几个方向中,轻量化、智能化、电子化,我看到了中国国内产品的差异。前面几位老师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电动车有一个优势,电动车能加速到两百公里,其实蔚来汽车开发测评当中,我们一百多家合作伙伴是国际一线公司,在国内能够同步开发高端零部件的供应商还是很少。包括前面说的也是台资的,也不是大陆公司。希望在场做零部件的公司,加大海外和新技术的研发,如果这个跟不上,最后零部件技术是跟不上自主品牌和升级,整车在物理时间中70%-80%是做零部件的搬运工,我们自主品牌的提升,也得益于全球化的采购,我们有大量优秀的外资供应商也在进入资本体系当中。从品牌来讲张老师也交流过这个事情,我们看待品牌,现在的消费者随着移动互联网不再简单满足于我要成为品牌使用者,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字媒体,大家互相看彼此的朋友圈,我们认为为什么说现在也是中国最好的一个创建品牌的机会,是因为消费者跟整车厂互动更加紧密。而不是把车交付给营销体系,就跟消费者没什么关系,再有关系就是谈钱伤感情。我们的自主品牌更接地气,在中国开发出跟消费者紧密结合的产品,来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

  坦率的说到目前为止,很多股东看到信息的不对称,同样一个品牌的产品,一个车型在不同时间段,在不同的省份,在不同地域价格是不一样,我们4S店该不该维修,花多少钱这个是不透明的,这个极大的伤害了消费者。汽车应该是品牌忠诚度应该最高的,但是三年以后大部分换了另外一个品牌。

  赵福全:我们讨论了产品,也讨论了技术,也讨论了供应链,没想到张洋总讲供应商,即使整车也别买代工,最终产品卖到市场上去,对于产品品牌认知还是从蔚来汽车角度来看。

  现在互联网和传统汽车最纠结的一点,大家互动,未来汽车市场到底关注什么,我们传统认为是加速性能、很好的动力、漂亮的造型,如果这些有了传统汽车就有优势,但是互联网从体验的角度,对于品牌认知就是软件成份更多,到底未来是品牌谁占的多,我们可以看五年,甚至看十年,到底硬件为主,还是软件为主,我们未来消费者尤其是在汽车产品上,汽车品牌忠诚度很高,三年之后换别的品牌了,王老师从您对品牌看,汽车和手机区别在哪?未来所谓新生代他们对于品牌的关注度,尤其汽车大宗商品是重视软的还是重视硬的?

  王齐国:比方说手机,手机是快销产品,我们现在淘汰手机的概率是很快的,但是大家想想手机也有品质的高低之分,我们追求好的手机的品质绝不会一年之内换一部手机。当然一部好的汽车也不会轻易三年之内就会换掉,但是我说的是好品质。即使是换车,如果对品牌产生了忠诚度,依然会选择这个品牌其他的车,而不是会换掉这个品牌。这个车没有品牌的汽车,不要说三年,可能两年就被淘汰了,我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命题,这个命题就是什么呢,我们消费者对于消费产品,在品牌建设当中,消费者的情感是品牌的变量,可是这种变量很多人不去理解,消费者的情感在品牌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我们要是忽略了硬件,或者只强调了软件,强调了软件或者忽略了硬件都是不对的,从中国的品牌建设来看,我感觉到品牌战略的全员化水平低,就是说一个企业品牌领袖很了不起,比如像李书福,李书福从农民变成企业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过程,他在造汽车初期就对汽车是一个非常粗浅的认识,他认为汽车有什么,四个轮子拉一个沙发跑,这是李书福当时的观点,但是今天李书福的蜕变,再也不是四个轮子拉一个沙发跑,从一个无知变成有知识,并且对汽车充满情感。

  今天这么多的嘉宾在这个地方,吉利品牌、红旗品牌都是我在北大研究生课程引进的案例,我曾经对中国红旗品牌寄予厚望,一直到前几天,一汽品牌规划部专员给我打电话,还要和我交流。

  吉利是从过去模仿,从最初的发动机丰田发动机,丰田都起诉它。我刚才第一次讲话说,外国企业对于中国技术封锁是长期的,我们一定要认识,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下大气力搞研发。

  我很赞同肖勇先生说的,要做研发不要山寨,山寨如果挣钱了是更糟糕一个事,因为你挣钱了就变得更愿意去山寨而不去创新,这样国家和民族都是没有希望的。

  品牌的全员化不是指吉利的全员,还涉及到所有的供应商,这个供应商的品牌意志不强,就毁在非常小的螺丝钉上,因此中国的品牌之路要全面规划,一定通过全员参与意识做中国品牌。

  当时沃尔沃工会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工会抵制中国人对沃尔沃的并购,认为中国人并购就是为了技术,于是很刁难向李书福提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句话为什么买我们的沃尔沃吗?李书福就用他浙江口音的英语说了一句:I love you,李书福就是这句话成功了。大家想想福特公司何尝不是提心吊胆,他认为瑞典人一定会做梗禁止企业卖给中国,瑞典人提出来,我们哪怕是贱卖沃尔沃也不卖给中国人,我讲这些问题都是满腹辛酸,中国人、中国企业这些年在中国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的形象不好。所以我们的任重而道远,这就是赵老师特别说的,需要我们全体中国汽车人不懈努力,我一直想为吉利说什么,吉利既然有了沃尔沃这样的技术,你要学会和中国其他汽车分享,分享你的技术,你把这些很先进的技术,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把整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共享,你一方面会获取巨大的利益,同时推动整个中国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不是口号、不是胡说八道,跨越式本来是不科学,当我们有非常坚实的技术和品质做后盾,这种跨越就是可以实现的。

  赵福全:谢谢王老师,王老师作为研究品牌大专家感受的到谈起品牌的沉重,同时谈起品牌的激情,他有最重要的话,品牌实际上是消费者的情感,对一个产品,对一个企业的认知,而且绝对不是自己员工的事,是整个供应商体系,是参与打造产品,创造品牌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心血凝聚。

  而且王老师说了很重要的一点,品牌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远的东西,那没有硬件也不行,当然只有硬件也不够,现在互联网企业最强就是,我更了解客户的痛点,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这句话贾老师怎么看,这是后来居上最核心的卖点。

  贾可:我泼点冷水,刚才王老师讲的不错,现在讲技术封锁,现在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业重组,都知道人才是为我所用,这种大面积为我所用,实际上没有什么技术可封锁而言,因为其他属于大众传统产品,这种技术封锁我认为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关于品牌,中国自主品牌来讲,现在别谈品牌,好好把品质做好,品牌这个事远着呢。现在汽车包括在座各位,对于汽车品牌有什么忠诚度,我认为没有什么忠诚度。实际上即使是到了奔驰宝马奥迪这个程度,也没什么品牌忠诚度。比如奔驰宝马奥迪,比如奔驰做的好,前两年奔驰产品不好也不买,就是买奥迪和宝马。如果说现在讲好好把品质做好,汽车产品如果品牌忠诚度就是超豪华品牌,其他的没什么忠诚度,从大类上就是买高档层次的,这一路竞争很多,自主品牌归为最下一类,我们现在要顶到中间,这些取决于什么,把品质做好,把品质做好慢慢再谈品牌,这个是非常遥远的事。

  联想到蔚来汽车等一大波造车的新势力,有二三十家了,但是不能说因为有差的我们就说都不行,上次赵老师说,最靠谱的是蔚来。现在新的造车者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刚才说的消费者买你这个车看什么,看你品质好不好,因为颜值这个东西每次都不一样,自主品牌就比合资好,再比如说荣威SUV都有引爆点,就是吸引你的人,对于新的造车势力,蔚来汽车服务和共享东西,让消费者是欲罢不能。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桩那么难弄,包括上一轮探讨的时候,说国家怎么电动车充电没怎么考虑,但是实际上未来也不一定充电,我们很多车,包括不需要到哪找充电桩,未来移动充电是一个趋势,包括未来我们有自己的移动充电,我不给你其他服务,这个就把消费者锁定了,然后要找很多引爆点,对于未来电动车企业或者新的造车势力有很多办法在服务商搞定,可能就把你锁定了,下一辆车还买你的,就是享受你的服务。

  整个中国自主品牌确实在进步,其他行业总是说高铁怎么好,老说汽车业怎么混蛋,汽车业我认为做的是非常好的,咱不要看差的,要看前面好的。

  孙勇:刚才还在研究讨论一个问题,我自己感觉自主品牌现在碰上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很多专家讲未来二十年汽车发生的变革超过过去的一百年,有很多人提出这个看法,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前年的时候贾可开了一个论坛会,刚才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电商化,一个是共享化,确确实实这四化覆盖整个汽车发展的产业链,我觉得这四化确确实实跟汽车工业,特别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中国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技术不见得是全球领先,但是在互联网应用大家有目共睹,确确实实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大国,在四化里面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电商化,一个是共享化,这四化都有可能在中国人里面有新的机会,自主品牌在这个阶段必须认认真真研究这四化。

  赵福全:时间关系不再进行交锋了,事实上大家听下来今天话题非常好,我们主办方提出来汽车走向高端化,返过来作为主办方之一挑战命题有问题,贾总又说没有办法讨论,到底是价格往上走还是品牌豪华,事实上汽车确实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随着时代的变化超乎想象,而品牌又不是一个定势,尤其作为一个中国汽车工业比较短的国家,很多东西没有定势,借助新的互联网传播,假的说成真的,很多人一夜成名,更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不管怎么说,实际上汽车自主品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面,应该说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大的差距,进步也借助中国大市场,返过来不足也和我们自己努力不够,另外有些企业因为确实做的不够,影响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在这里面受了打击,中国品牌在国外负面东西比较多,经过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实现了汽车梦,汽车也走进千家万户,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大家都是很努力的,即使做的不怎么样的企业初衷也是把企业做好了。但是由于战略的决策,人才不到位,包括资源的有限不尽如人意,另外跟高铁比我们是不同的产业,不同的消费群体,因为高铁购买者是国家,是垄断的,汽车产品就像刚才王老师讲的,实际上是消费者拿真金白银,即使花三万块钱也是自己攒了几年的钱,到底买三万块钱的人兴奋,还是五百万的车人兴奋,可能没准幸福指数心跳程度三万人更激动,从这个角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定位清晰是最成功的,不管什么样的产品都要一点一点走高端,提高自己溢价能力,因为企业经营最终是获利,也不是慈善,这是不争的事实,短期获利很容易误导。我们也批评很多大国企就是合资依赖症,外国有品牌、有体系、一个夜几十亿,我们不能够简简单单的看一时的成功,更要看到马拉松的终点,核心问题没有免费的午餐。黄总说研发投入不够,实际上投入10%了。丰田2%超过我们自主品牌合在一起10%,我们撬动是不一样的。

  我跟很多大企业的老总,离开了企业都可以公平交流,豪华品牌的小众品牌的老总,实际上对未来汽车市场技术升级换代的压力比我们想象的都大,因为他觉得虽然投入百分比很大,但是总量不够,要做的事情一定也不会比大众、奔驰、通用、丰田这种企业小,这个就是竞争,这个就是市场,品牌是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事,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成绩是显著的。

  前几天上海汽车研究会董扬会长就说,我们要有自信,不能自黑也不能自贬,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差距,也要看到自己的进步,我们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今天上午无论是广汽还是长安,都表现自主品牌质的飞跃,从思想、理念、战略,从自己的头脑看到不足的情况下,提出来非常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我认为这都是难能可贵,一个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泰达论坛还是举行非常独特的创意,我认为交锋还不激烈,主要是在我。

  为了保持下次还有机会,今天稍微控制一点,感谢各位嘉宾真知灼见,我们明年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