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头脑风暴:SUV产业热潮与回归

2017-09-12 15:40:56 来源:本站原创字号:  

 

  主持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闫建来

  主持人:无论是互联网和金融的新势力,还是我们汽车产业的传统势力,在这个舞台上能够形成真正的激烈交锋,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大的好事。不管他们的议论内容是什么,有两个是可以肯定的,第一个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汽车产业的新势力一定能够推动汽车产业的进步,第二新势力一定会有机会。

  下半节所探讨的内容是为什么SUV目前呈现出这么大的市场增长?就SUV来说,从2012年开始,SUV高速增长,2016年的时候,达到944万辆,占有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37%,今年上半年,SUV增长率为16%,与此相对应的轿车,则是负增长1.3%。由此带来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第二顶点在哪儿?还有多少年正增长?最后通过什么路径达到顶峰?这是今天上午各位演讲嘉宾共同说清楚的核心问题。
非常荣幸今天邀请了五位我们的座谈嘉宾。首先有请: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咏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 范炘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郝景贤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 裁孙勇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郝飞

  主持人:希望大家都要从各自的观点上来论证SUV市场增长的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方向。

  第一个话题我想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SUV市场这六年来保持这么大的增长量?我们从消费习惯,企业的判断,以及市场的反映等等多个角度来给一个答案。首先有请胡咏先生。

  胡咏:确实中国的SUV热,特别是城市SUV热,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如果我们书写中国自主品牌成长历史,可能回避不了这个话题,为什么?因为事实上城市SUV热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机会窗口,那么市场验证的结果也证明了,抓住了这个机会的企业就成功了,没有抓住或者没有更好的抓住这个机会的企业就难成功。

  那么城市SUV热的形成,我觉得有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7-12万这样一个价格区间的刚性需求比较大。

  第二,自主企业的发展刚好有能力造出这个价位的SUV,主要的是城市SUV,那么就和这个价位的合资企业相对低端的三厢和两厢车形成了一个跨越级别的错位竞争。毫无疑问,在这个竞争当中,自主品牌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要从SUV自身的特点上来看,SUV空间大,通过性强,功能实用性好,安全性好。至少给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带来很好的安全感,同时SUV在中国人看来,开起来很有面子,颜值也不错。这些原因使得SUV成为国人最喜欢的一种车身形式。

  第四个原因,用户愿意为SUV支付稍高一点的价格。也使厂家生产和销售SUV有更好的利润。以上这四点既成就了今天SUV的热潮,也决定了未来SUV热的走向。

  主持人:胡咏总说的引起我很大的共鸣,他的观点我总结下来第一是我们具备了这个能力,第二合资企业给我们留下了这个空间。第三SUV产品特性是安全,舒适,通过性强,还有颜值高等等。我深有感触,这得从二十年前我去美国考察的时候,我在美国开年会的时候说起,那时候突然发现美国女人开的车很大,男人开的车很小,我问美国人,美国人跟我开玩笑,说主要因为两点,第一美国男人女人分工很明确,女人负责孩子,送孩子上学安全。大家注意要给老婆买安全的车;第二笑话就说这个车高。接下来江铃汽车的范炘总您有什么观点?

  范炘:SUV的发展其中有几点很重要,其一,中国整个市场发展不均衡,在各个市场上顾客对于SUV的复合需求也不太一样。比如一二线城市属于城市型SUV满足年轻消费者,但是收入已经到中上左右的族群的使用方式,然而到了三到六线城市,市际交通状况还不好,所以通过性是很大很重要的考量点,所以在后面来看,三到六线城市还会继续爆发,一二线可能慢慢趋于饱和。刚才主持人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驾驶,目前国内女性驾驶者还是偏少,这个也是未来的一个很大的成长市场。

  不管是日本或者是欧美的调查显示,女性驾驶者比较偏好安全性高的车,所以比较偏好SUV或者说广义的SUV包括跨界车。再加上三到六线城市的需求,应该会是支持中国未来SUV市场(含跨界车)成长的重要动力。此外,从国外经验来看,驾驶者一旦开SUV或者是跨界车,他在置换的时候还会考虑SUV,置换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整体来看,中国在未来几年,广义SUV市场份额可能还会高,至于成长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后面的发展。

  主持人:我作为消费者也来支持您的观点,我是SUV的坚定支持者,我上一辆车和现在的车都是SUV,所以您说基本用上SUV不可能再替换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商用技术副主任郝景贤你们也在做SUV,谈谈看法。

  郝景贤:各位来宾好,我来自上汽商用,我们刚刚发布了自己的大型的智能互联网SUV E90,所以我们这两年也是将SUV作为重点的细分市场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我想谈两点。

  首先从全球市场的特点来讲,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结构其实是越来越近的。在中国,过去人们很喜欢三厢轿车,而且希望车越大越好,美国则是很流行SUV,今天中国也很流行SUV,这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美国的文化和美国的地理环境肯定是有关系的,从大的趋势来讲,我认为中国市场SUV包括今后皮卡肯定是非常有发展希望的。过去五年,过去七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是消费用户的年轻化,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年轻用户追求个性化,年轻用户希望开的车子和他的父辈不一样,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下人们存在的普遍想法。所以说,这是汽车行业的变化趋势,这两点也能说明SUV热的大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达到某一个百分比的平衡点,让几个大的产品结构能够达到相对的平衡。我对SUV的未来还是非常看好的。

  主持人:孙勇,你作为一个媒体人出身,现在从事教育,你要从媒体,从消费者的层面去探讨SUV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不能从企业层面考虑问题了。

  孙勇:首先我谈第一个观点,就是SUV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一个快速向上的态势。我找了很多资料,把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这些国家的SUV在整个乘用车市场里的比例图全部做了出来,发现都是直线上升的趋势,尤其在近些年。所以我们要认识到SUV这个产品的热销,不仅仅是在中国热销,在全球热销,而且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没有到顶。

  现在最高的比例是在中国,大概44%左右,在美国是39%,还处于往上走的态势。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在全球SUV会有这么一个这么大的市场。我觉得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需求好,一个是供给好。在需求这个端可能全球特别是在中国与个性化的表现欲望有很大关系。个人主义,在创新的时代,人人都有一个诉求,这种个性化追求在全球都是一个趋势,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供给的原因,刚才前面的几位已经讲到了,有这个需求之后,我们又有这个供给的能力能满足,能造出这样的城市型SUV,所以我觉得由于有这个需求,又有这个供给,就导致现在这个市场能够一直往上走。这是我的一个不是很专业的判断。

  主持人:斑马网络科技是荣威RX5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您从零部件企业角度看看SUV现象。

  郝飞:虽然我是在汽车行业工作了差不多有将近二十年,但是很抱歉,我并不是对SUV这个话题最合适的或者最专业的这样一个人。

  可以说随着市场竞争不断的白热化,特别是市场需求不断的分化,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对冲,SUV出现了持续上升的市场趋势。毕竟在座各位都希望能够通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及智能网联让SUV市场有更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希望能够满足SUV消费者更强烈的用户体验诉求。从而能够使得SUV热潮更持续的发展,能够让市场真正的做大做强。

  主持人:谢谢,我们掌声感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总结下来三大原因,第一,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二市场牵引,第三供给能力充足。三大原因造成了目前SUV市场蓬勃发展的核心元素。

  接下来我们研究第二个话题,这个话题叫做顶在哪儿。基础数据告诉大家,第一去年SUV销量达到904万辆,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37%,第二个数据今年1-6月份,SUV销量达到450万辆左右,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44%。今年整个一年估计超1000万辆是没有问题的。正增长18.3%,那么SUV顶部在哪儿?昨天说的我们总市场需求量是4000万辆,其中乘用车是3000万辆。每个人不要从自己的企业出发,现在是个人身份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总需求达到哪个目标,第二还有几年的正增长?

  胡咏:围绕闫秘书长的课题和大家分享两个个人观点,第一个我个人认为城市SUV或者是类似SUV这样的车身形式,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增长速度,尤其是我们现在说市场份额超过传统的轿车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个时间如果一定要给个数,我说短则一年,多则两年。那么这种车身形式比较快速的增长期,我认为至少还有五年的机会,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个想和大家分享的观点,作为汽车人,包括我们关心汽车行业的媒体人,我们都应该知道,汽车的车身形式在今后几年当中会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我个人以为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低碳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本身带来对车身形式的实验性的变化,第二个,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及厂家的供给需求的提升也会带来汽车车身形式的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讲,大家会感觉到未来的汽车越来越不像今天的传统汽车。但是我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变化当中,今天SUV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比起传统的轿车来讲仍然存在。

  主持人:谢谢胡总给了五年的概念,没有给总量的概念我想范总能不能给大家一个总的概念。

  范炘:其实几家车厂都做过研究,不敢讲一个定数,完全同意刚才胡总提到的的几个概念,可能一两年之内所谓广义的SUV会超过轿车,继续成长五年之内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所以可能会对未来所有的SUV的使用方式有所变化。因为共享经济的状况之下,很多时候尤其大城市里面,使用的车子可能就像刚才胡总提到的,他的平台会变,他可能更重视实用性,再加上电动化等等要求,反而可能会再压缩每天日常的运输使用的车辆。刚才孙总提到SUV的个人化的需求,这个部分会变成一个驱动向上的力量,然后有一个压力往下走,因为整个市场会变化。真的很难判断说什么是顶点,因为有可能随着这个电动化汽车的改变,有可能所谓我们现在认识到设计形态都会改变。这个改变也许三五年之内就会开始发生,如何界定所谓SUV,我们不敢讲,像现在说SUV实际很多已经是跨界车。城市SUV基本上是跨界车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可能要往下再继续看,但是对整个供应链来讲,势必是会继续加大的来支持,想办法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主持人:其实我从范总话里读懂两点,第一同意五年左右的正增长期,第二终极目标会从百分比上超越轿车。有请郝景贤总。

  郝景贤:我个人判断,超车轿车毫无疑问,刚才闫老师提到总量的概念,具体绝对数不好说,我个人认为SUV或者说广义的SUV达到50%,是一个关键的点,很有可能达到。与中国的消费习惯,包括中国客户的习惯也是有关系的。到了50%以上,不管是供给侧还是从消费者来说也会产生分更多的形式。还有一点就是消费者年轻化,但在消费几年之后,消费者本身也会产生分化,就会有更多的形式会出现,所以说今后50%会不会再发展,以及何时顶点这是很多因素决定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过50%,第二今后边界越来越模糊。需要重新定义,跟我们互联网做的一样重新定义汽车,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开始做起来了。有请孙总。

  孙勇:我可能更乐观一点。我继续说一下我前一段时间研究过的一个结果,我在中国汽车市场里面比较早的说SUV这个事,是在2008年的时候,在易车集团举办一个大的论坛上第一次提出SUV将会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那个时候我是在中国进出口汽车贸易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发现进口汽车SUV增长特别快。2009年的时候,中国进口车市场第一次达到了50%的车,就是SUV占比。因为我们觉得进口车市场是国产车市场的先导市场,最早做国产化是因为进口车不错,然后拿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那时候作为先导市场,SUV增长这么快,而且达到这么高的比例,所以说我们觉得国产车肯定也有可能走这个趋势。如今,我把2008年以来所有的数据找出来重新看一下,发现进口车市场SUV最高的比例达到63%,现在基本上在60%上下波动,有时候到58、59%,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典型SUV产品慢慢国产化因素,但是一直在58%-63%之间波动,而且现在还比较稳定。

  所以我认为从这个参考性来看。SUV还有比较大的空间,不仅仅是50%。另外我觉得有一个支撑因素是什么,就是刚才说的SUV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一帮互联网造车的人,他们造的新车,绝大部分都是SUV,而且引导年轻人购车的潮流,所以,新的互联网造车者,他们造出新的SUV,智能化SUV,可能会把这个市场再继续往上引,所以说超过50%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什么时候是一个点,我觉得共享化如果大规模的发展的话,对SUV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SUV都是自己开的,开的人比较爽,然而乘坐车辆的人更愿意坐轿车,因为别人开我在后面坐,坐还是轿车叫舒服,所以如果共享普及,SUV不是自己开的时候就是其发展的顶端了。

  主持人:孙总也支持这个观点,过五是肯定,他乐观,乐观到应该达到60%左右。有请郝飞总。

  郝飞:刚才几位嘉宾给出观点,我觉得无论总量也好比例也好,确实很难用一个定数告诉大家说我们预测未来怎么样,其实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证明这个市场有很多机会。不管是未来SUV市场整体的发展如何,包括在整个市场当中SUV会占到整个汽车市场消费比例如何,关键问题在于对于每一个来讲,他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在整个市场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是能够使得自己的产品同步发展。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其实SUV这个细分市场也逐渐进入到一个非常白热化的竞争局面,这样一个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已经靠打价格战来进行竞争,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推动后续份额不断增长以及拿到自己的份额?同样的话题,其实个性化并不仅仅是对SUV,对于其他所有的汽车产品都存在个性化的需求。因为年轻的消费者不会专门针对哪一个单一产品有热情。所以我相信SUV的细分市场确确实实是对推动整体的汽车自主品牌,包括汽车工业整体销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的。

  主持人:结论是什么?第一,SUV应该还有五年的正增长,第二,SUV占据乘用车半壁江山是肯定的。乐观的估计,应该还要超过50%多到60%。第三对总量没有给出准确的答复,作为行业工作者我们是无法回避的。每年都会告诉大家总量概念,指导产业发展,让大家根据产业和应该得到的市场份额安排产能,但是今天我作为主持人也不应该去作为一个讨论者,终极目标在哪儿没有给出答案,因为我们要根据汽车产业进步节奏重新定义汽车。

  第三个话题,既然SUV这么火热,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企业层面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我想我们要透过一个现象看本质,长城在做明星车型,他们现在基本放弃了轿车的生产,基本上80-90%的资源导入到SUV上,那么各位以企业家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按照市场占比的结构分配,50%的SUV,50%乘用车来调整你们自己的产品结构呢?

  胡咏: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点个人的思考和大家分享,第一如果我们站在单个的企业来讲,比如某一个企业,可能专注SUV,我们有一些企业,两个市场都专注,我觉得就是从市场规模而言,单一的SUV市场足以支撑一个企业集团能够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比起某一个企业是不是要覆盖全部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应该做好SUV市场的深耕,因为市场足够大。更重要的我觉得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把细分市场做细,不断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取得竞争的优势,这比单纯的产品结构调整或者说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更重要。

  尤其是我们今天的SUV,之所以能成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国外的这种强调越野功能,强调新技术搭载这样一种产品,在中国我们更多看重适用性,而适用性的挖掘,包括颜值的挖掘,可能是未来几年中国SUV市场竞争的关键。这是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尽管我个人并不主张所有的企业都覆盖更多的市场,但是我觉得这个反向的调整还没有结束。反过来讲,这些SUV产品线和产品布局还不够完整的企业正在快速的布局SUV产品,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无论是自主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在这么做。

  所以我一方面说SUV市场的增长至少还有五年的比较快速的成长期,同时我还有另外一个结论,SUV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未来五年将是SUV自主和自主之间,自主和合资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的五年。

  主持人:无愧是一汽研究室出身,回答问题深思熟虑。他的观点我理解第一是否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企业自身的趋向为要求。第二个胡总观点就是说SUV完全够独立支撑一个企业,这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大家都知道像日本的斯巴鲁就是从越野车出身的,一直在坚持做这个方向的车型。那么您有什么看法?

  范炘:江铃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纯粹从江铃股份或者江铃集团来讲,其实在两三年前就有比较明确计划。江铃本身是商用车起家,现在是准备聚焦在SUV,随着时间演变我们要做一些调整,但怎么深耕,怎么变化?其实坦白讲,中国在过去这二三十年,很多的汽车市场的发展好像是跟着国外的市场发展在走,甚至有些时候是晚几年。但是在SUV整个跨界车市场,其实是并列齐驱,甚至于是超前的。所以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些新形态的车,或者是一些新的推行,在中国是做第一。这个部分我们是不是掌握到,因为城市的变化在中国每一个省就是一个不同的省。怎么应对这些,我们叫怎么深耕,这个部分作为比较中小型汽车产业来讲,我们要认真面对。可能要花更大的精神来想办法做好,想办法先做好,再做大。不断的改变肯定是要发生,我个人感觉未来这五年除了SUV市场会有很巨大变化,其实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可能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基础之下,怎么样的一个竞争态势或者谁能够生存下来,会是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所以在做调整的同时,怎么能够站在某一高度往下走,对我们中型企业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主持人:据我所知,范总已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今年已经推出江铃SUV,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江铃是适合做SUV产品的一个企业之一,SUV是从皮卡演变的。上汽?

  郝景贤:第一动态调整在每个企业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点刚才提到究竟专注于某一个细分市场还是扩大产品,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品牌特点有差异化优势,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讲我的观点。

  第一就是从整个行业的总的规律来讲,第二,从企业经营风险来讲,第三从产品开发的平台和如何来实现规模的经济来讲,从三个角度来讲,我倒不主张太关注某一个细分市场,应该是作为一个集团运营要考虑怎么让自己的产品有适当的覆盖面,这样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才能够有足够的竞争力,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主持人:还是量力而行的问题。接下来孙勇,你要从媒体的角度告诉我们汽车企业该不该做产品调整。

  孙勇:我倒觉得在SUV产品布局上,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应该是做的相当不错的。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从品质来讲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上海交大的徐敏教授,像他们现在都是当研究院院长或者在大学教书,他们最近不断的在试这些车,试完了之后他们告诉我现在自主品牌做的比较好的车跟国外的产品的距离已经非常非常接近了。所以我觉得从产品本身的布局和产品的质量来讲,自主品牌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唯一有一个缺陷,就是卖的还不够好,应该会卖的更好。

  从一二三四五线市场的乘用车的增长率看,发现三四五增长很快,尽管我们全年增长4.1%,实际三四五线更高,非常遗憾的是在县城市场很难看到自主品牌有很标准的4S店,或者说标准服务功能的场所,所以我觉得自主品牌还有下沉的空间,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觉得自主品牌应该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里好好的把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如何做营销的文章做好,这是我不成熟的建议。

  主持人:孙勇虽然没有回答我关于产品结构的话题,但是他回答了一个态度调整的话题。所以也提醒各位产品提供商们,我们要尊重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像尊重大城市一样尊重他们。郝总?

  郝飞:如果让我来看第一市场增长在那个地方,第二消费者需求也在那里,市场本来就是所有企业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进行产品的调整和转型了。

  我觉得还是一贯的一个想法,其实在SUV的细分市场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我们注意到所有的自主品牌里的SUV增长非常快,但是低端的产品其实是大量充斥着整个市场,这里当然也有很多的原因是说当前很多的自主品牌在向上攻所谓中级SUV市场面临很大挑战,一方面是此前城市SUV市场很多合资品牌根本没有关注到这点,另外合资品牌无论从产品定位定价上也没有低到这样的低度。当下一阶段在低端产品十万块钱左右SUV市场充分白热化以后,很多企业希望借助品牌提升,借助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再向上进攻十到十五万甚至二十万左右,SUV市场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说当SUV低端产品进入到一定的白热化竞争之后,也是为了整体市场增量的不断向上的提升,同时也为了真正满足消费者对于SUV这个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还是要在产品上具有真正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供独特的消费或者是服务等等,在这些场景下能够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好的一个SUV的消费体验。

  主持人:总结一下,第一,什么是市场牵引,大家都很清楚,第二什么叫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市场在那里必须做产品调整,这是必须肯定的答复。第二量力而行,从我们的产品结构,大结构调整,也就是说乘用车和SUV的关系来进行讨论,第二通过SUV本身的自身产品结构,从七万到三十万这个区间,这个话题我想是很清晰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消费者或者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刚才范总说过一个概念,7-12万的概念,作为汽车制造商对产品提供商而言,都有一个价值愿望,就是向更高端走,能不能卖到二十万,卖到三十万。这个话题就是我们民族品牌或者自主品牌价格上探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因为牵扯竞争的关系。胡总敢不敢谈?

  胡咏:说到价格上探,三个趋势非常明显。第一是我们民族品牌价格适当上探是个规律,第二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也是个规律。第三整体汽车市场价格下探也是个规律。如果把三大规律想象成三条曲线,大家可能会感觉到他们之间会是一种逻辑关系,为什么说我们的民族品牌价格一定要上探,我觉得有几点理由。

  第一个是品牌成长的必然,大家知道我们自主品牌处在成长期,无论是我们的技术能力,我们的品质,我们的成本优势,还是我们的口碑,都在成长过程当中,所以行业上习惯说自主品牌价格有天花板,我个人感觉,即使有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也一定会逐渐提高,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一种迭代的必然,我们就狭义的讲,每一个品牌都要为自己的忠诚的用户提供他换驾的产品,今天开这一代产品,过几年要换车,换什么呢?大家总是希望换更好的车,或者是更贵一点的车。那么从这个意义角度讲,如果你自主品牌不能满足用户的这样的一个需求,那我们就没有明天。

  第三个就是技术升级的要求,成本的压力,逼迫我们必须要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我认为自主品牌价格上探的空间十分有限,说到底,企业还得靠技术进步,成本优化来优化成本,市场不会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把我们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主持人:非常好,实际胡总的概念背后是什么意思,第一,市场经济的残酷性,要勇于刺刀见红,高端品牌的高端价位车一定要下探,低价格车一定往上探,一定要跟高价车刺刀见红,抢占他的市场空间,来获得我们的生存权,范总是不是有这个勇气?

  范炘:其实过去这一百多年来,全球很多弱势的品牌怎么去慢慢建立起地位,在五十几年前日本品牌在美国做到的,韩国品牌在二三十年前,不管美国还是欧洲做到了,当然他花的力气更大,因为他要说服不同人种,过去这几年本土品牌的发展,其实力道非常强。同时结合两个另外因素,一个是越来越多购车者年轻化,尤其是90后,00后,实际上他们对之前所谓国际品牌的优势,这样的一个概念慢慢慢慢在淡化,尤其00后。

  第二个自主品牌各种产品的技术提升,质量提升,大家非常重视在做品牌,虽然说没有错,刚才孙总提到我们三到六线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但基本上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离国际品牌太远,再过几年努力,如果把品牌再加强,很有机会让相对空间继续缩小。我不谈绝对方面,我谈一个相对空间概念,当然国际品牌一定会价格下压,下压过程中也不是那么快,因为他们也要考虑利润,所以对自主品牌来说有三五年时间,可以继续向上接近相对空间,只要相对空间达到某一个点,就容易有立转点,立转点出来对自主品牌是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合资品牌也会有一些非常负面的作用。

  这些国际品牌也会想怎么让他本土化,这是后面一个阶段的开始,大概是这样的。

  主持人:所以这是一个汽车企业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是走不走的问题,是必须要做一些什么的问题。

  郝景贤:因为我是做产品开发的,刚才范总提到我们自主品牌这些年在技术上的进步,其实是非常大的。另外我负责过合资公司产品开发,所以对合资汽车的产品技术很了解,其实我现在对自主品牌完全有信心,目前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丝毫不差于合资品牌,不管是以前做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还是现在供应链体系其实大家是越来越趋同化,越来越同质化,我认为我们现在唯一欠缺就是品牌,因为这个需要积累,需要沉淀。

  面向未来,我们一方面分析我们汽车产品是在上升的,另外一方面,年轻客户是去品牌化,去权威化,再过五年,再新一代的年轻人消费者,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会更低,这对我们自主品牌是很好的机会。从这两点来看,我们认为自主品牌的产品的价值包括价格往上走是必然的,过去自主品牌往往是在十万以下竞争,或者说我们占点优势,今天其实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自主品牌有些已经是主流产品,至少在这个价格区间有自主品牌跟合资企业,而且是各有侧重。

  未来,十到十五万依然是我们主流阵地,十五万到二十五万有一部分细分市场或者说产品能够开始和合资企业面对面进行竞争,而且我们有这个信心,特别是随着年轻化客户到来,我们认为这一天早晚会到。

  主持人:新的消费模式和新的消费群体诞生之后,给我们留下的上走的空间,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孙勇:我确确实实对自主品牌挺有信心的,因为我的办公室最近想买车,买一到两台车。我的选择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自主品牌里比较好的车,外面的传祺,GS3,GS7,GA8,那个车挺好,又不贵。我最近在想,这是我的选项。第二个我们去李斌那看了一下蔚来的车,几个老总说这个车赶快订一辆,换车换这个,更潮。所以自己的感受来看,我自己觉得自主品牌还是蛮好的。我觉得自主品牌高端化是趋势,而且我认为自主品牌高端化两股力量,一股力量是传统的这些做原先的车的不断往上,还有互联网SUV新军的加入。所以说我是充满信心。我觉得可能到明年或者到后年,我们觉得有很多人会把自主品牌高端化的一些产品纳入到自己下一步的购车计划。

  主持人:非常赞同,因为孙总的发言虽然没有回答问题,但是他又另辟蹊径,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开始逐渐接受自主品牌了,信心来了。那么我再说一下我的感受。上个月,我专门飞到珠海体验了一下李斌的车,EP9,体验结果是什么?驾驶感受,乘坐感受真的超级棒,我体验赛道两圈,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我的脉搏,知道我的肾上腺素,知道几个G的加速度,因为我亲自体验过。你们要坚定信心,我们民族企业汽车一定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你。有请郝总。

  郝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去年7月份荣威RX5发布,发布之后应该说整体销量是非常不错的。除了在差不多一年时间荣威RX5作为SUV单品年销将近20万辆这个数字以外,背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荣威RX5里70%以上都是单车销售价格在15万以上的互联网SUV,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意味着国产品牌已经在很多日系韩系,甚至有一些欧美的低端车的市场里有所突破了。就荣威RX5的整个突破过程,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市场的研究经验。

  第一个非常明确的是中国轿车未来的消费主力是泛90后,因为90后已经快奔三了,泛90后很重要的特征是伴随着互联网而生,他们认为如果一辆车不是互联的,是不可以被接受的。所以,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确确实实我们针对泛90后人群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相对比较低。这一点可以从很多行业看到,我们这些研究结果和淘宝分析有关,大家可以看到淘宝上有一些品牌,虽然说并不为很多普罗大众所知,但是在特定的消费人群中,特别是年轻消费人群中是有非常强的口碑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的调查分析认为真正在智能化,特别是好的产品体验,以及智能化的产品到来的时候,合资品牌也好,独资品牌也好,自主品牌也好,其实处在一个起跑线上。

  第三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跟整个消费环境有非常强的关系的。因为中国是最大的互联网电商市场,电子支付的市场,也包括我们其实已经在互联网内容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国内非常特定的差异化的一些优势,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最近在项目上跟很多跨国公司进行项目交流,我们发现,在传统汽车技术上,我们是在接近或者有一定差距,但是智能网联技术上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强烈的分界线,就是以前汽车市场通常会被划分为OEM的本土市场和本土以外的市场,比如德国公司会说欧洲市场和本土市场,会说欧洲市场以及欧洲以外的市场,美国公司会习惯美国市场,北美市场和北美以外的市场,在网联化领域,今天所有跨国公司都在谈的是中国市场和中国以外的市场,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变化看到智能网联将会给中国自主品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通过大家的讨论,结论是价格上探是企业所必须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是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战略措施,是肯定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个最敏感的话题,我们一直在谈SUV在增长,市场很好,我们要积极应对,这是正面的,那么SUV的危机在哪里?提示各位,随着双积分制度落地,也就是说燃料消耗限制SUV,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五年正增长期和低增长幅度的发展,也就势必会带来市场激烈的竞争,那么SUV潜伏的危机在哪里?

  胡咏:我这个人一向积极,我愿意用机遇的办法来说危机。三句话,第一句话,在颜值就是真理的今天,SUV要继续把自己的颜值做好,第二句话。在技术进步飞快的今天,SUV要体现他的原本,就是成为新技术的搭载者,包括解决轻量化和我们的排放的问题。第三句话,就是SUV的发展必须是代表未来的方向,未来的汽车方向是什么呢?我说未来的汽车既是行走在公路上,也是行走在互联网上。那么对于SUV来讲,行驶在公路上的SUV是我们造汽车的本行,我们要发挥好。同时我们要努力的学会行走在互联网上的汽车。如果我们做到了三点,我觉得SUV就没有危机,只有发展的机遇。

  主持人:实际上胡总给我们回答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危机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没有做好的或能力不足的人是危机,但是对作好准备,能力强大的人,他看到的是机遇。那么,只要做好颜值,轻量化,等等产品自身技术的研发,这种危机一定会有效的转化为重大的战略机遇。是不是胡总?有请范炘总。

  范炘:当然还是要讲一下可能影响的因素,车本身就是载具,有汽车以来都是这样,其实像我们谈这个概念说车子就是装四个轮子的手机,再公用化一点,再智能化一点,再自动化一点,但是在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谈到一点就是SUV或广义的跨界车是比较个性化的车。当你走到个性化,可能在共享化方面就会受到一些挤压,因为有很多的年轻人,尤其在都市的年轻人,包括现在在北京上海以及在欧美很多大城市的人,其实对搭乘什么车无所谓,只要可以使用,干干净净,效果有的车就可以,共享车尤其在大城市里会怎么发展,可能会对个性化车子当然不只是SUV,会产生一些挤压效应。但是因为中国市场够大,还是会有各自扮演的角色。我想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什么车子会让什么人用,可能现在很多家庭拥两三辆车,但以后可能都是一辆车,这辆车可能是最个性化的车,其他的车子就是共享。目前我看到比较大的挤压效应大概是这个。

  主持人:新技术会带来一些危机也带来一些挑战,也带来一些机遇。

  郝景贤:我喜欢用挑战这个词,我认为对SUV这个挑战实事求是还是存在的,我们每一个做汽车行业,做SUV行业的人都必须要思考,都要面对问题,我们如何认识挑战,我们就会有相应举措,我认为未来最主要面临两个挑战,短期是双积分,长期就是共享化,刚才范总也提到,我认为这是其实不光光对SUV,SUV可能在这方面压力会更大一点,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是,但挑战如果应对好了,其实就会转化成机遇。我认为短期内做SUV企业的话,最关键还是靠技术进步,无论面对当前挑战还是面临未来挑战,双积分的话,我们就是混合动力,包括48伏,包括电动化的技术,我相信各大企业都在储备,包括在相应的产品开发,我们也这么做。

  第二个,面向未来,上汽集团提出新四化,就是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我认为我们整个汽车行业都要进行思考,我们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实践,SUV产品市场和客户都比较认可,并且目前发展还处在很迅速的阶段,如果能够在未来用产品和技术,包括面向新四化的技术给他插上一个飞的更高的翅膀,这些挑战未来还是会变成机遇的。

  主持人:也就是告诉大家汽车工业应对这种危机挑战,我们做好了准备。不要担心。有请孙总。

  孙勇:我还是再说一下面对即将到来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SUV的竞争,我们如何赢得这个挑战,两句话。第一个一上一下,一上是什么?我们要用智能化和电动化两个手段来上攻,我觉得SUV的品牌要上攻必须借助这两个东西;一下就是往下深耕三四五线市场,如果能做好这两方面,自主品牌的SUV有可能战胜合资品牌的SUV。

  主持人:好有信心,有请郝总。

  郝飞:是这样,我想因为从一个蓝海市场马上变化红海市场,单靠一个维度竞争肯定是不够的,像今天虽然SUV整体的市场发展会有很好的势头,但是接下来所有公司都在推出产品,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也都在细分领域里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说当你只有一个竞争维度的时候,你肯定受到各式各样限制,今天恰恰在中国的特定市场,电动,网联,智能,共享把所有的维度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从一个维度向其他维度进行跨界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机会。比如说去年当我们荣威RX5推出互联网之后,今年也快速的推出了混合动力SUV,同时发布了纯电动SUV,如果单纯是从排放这个角度来讲,通过产品的平台化和系列化,通过引入新能源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点就是说在结合整体解决方案上,不仅仅是针对电动和所谓的传统产品的结合,重要的是把他跟互联和共享结合,因为在斑马推出的解决方案里,我们可以兼顾共享的解决方案,可以告诉大家,其实斑马现在从荣威系列产品上推出的远程控制,以及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授权来实现车主把对这辆车的使用权授权给任何一个朋友,不需要机械的钥匙,其实也是为未来的共享经济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我相信如果你只有一个产品竞争,可能马上进入到红海,但我们把其他的更多的一些技术,商业的优势,加载这个产业和产品上,竞争优势更强。

  主持人:这就是汽车人。以专业精神,职业素养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的竞争。今天一个半小时,我们探讨了五个问题,我们再简单的回顾一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我们SUV热,那么市场牵引的结果;第二个问题,顶在哪里?顶还有五年的时间,大概还有超过50-60%的市场份额比例分配;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回答是肯定的。第四个问题价格是否要上探?回答也是肯定的,要勇于竞争。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做没做好应对危机的挑战?回答不是危机是机遇。这些共识是我们共同达成的,分享给在座的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