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对新时代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几点认识

2018-09-04 09:51:32 来源:本站原创字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再一次参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这个会基本上每年都参加,每天的主题不同,但是大家都非常关注泰达国际汽车论坛。那么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我的发言题目是《对新时代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几点看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40年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合作发展的四十年,一路走来有风雨也有彩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今年4月份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明确宣布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那么在这样一个主题下,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认识我觉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想谈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合资合作的历史。我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不知道今年在座的各位参会的代表是不是都熟悉,我和大家一起稍微回顾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过程。

  大体上我觉得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94年,这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第一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分呢?大家知道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实事求是的讲应该是改革的元年,因为开放还要稍微晚一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起点,并且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战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1978年11月9号邓小平同志当时做了一个很重要的批示,就是对汽车行业该不该合资经营问题做了一个重要的批示,他的原话是: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这是小平同志当时的批示。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资金,汽车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增长,而且出现了很多合资企业。1984年1月15号是中国第一家汽车产业的整车合资企业,大家知道是哪一家吗?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合资的叫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是1984年1月15号。此后,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神龙汽车等相继出现。所以这是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国外的汽车公司对中国并不了解,对中国的市场不了解、政策不了解,整体环境不了解,合作伙伴也不了解,所以他们抱着不断加深了解和不断熟悉的心态在与中国的企业进行合作。其实中国的企业对国外的伙伴也不了解,他们不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究竟多先进,国外的汽车产品究竟多好,国外的管理究竟有多么的先进等等,所以中国的汽车合作伙伴也是在不断地深化对国外合作伙伴的探索和认识,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阶段。但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阶段,实际上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于是走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1994到2001年,我叫它合资合作的快速扩张阶段,为什么从1994年开始划呢?因为1994年有一个重要的产业政策的发布,叫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如果大家回忆一下中国汽车的产业政策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对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方向其实做了明确的规定,199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因为有了1994年的产业政策,那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整车合资企业,包括法国的雪铁龙,美国的通用,日本的铃木、本田、丰田等等都在中国成立了整车企业,中国汽车历史上形成了第一个真正的合资高峰期。

  那么接下来第三个阶段毫无疑问就是加入WTO以后了,就是2002到2016年,叫合资合作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标志是中国加入了WTO,改革开放40年实际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包括低成本的劳动力,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如果再加一条相对较低的环保标准,那么从国际上来说还有一个全球化,所以加入WTO实际上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2004年又发布了一个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里面的第二个有重要影响的产业政策,就是1994年之后的十年以后又发布的一个政策,对中国市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应该说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个阶段又出现了很多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东风本田、广汽三菱还有奇瑞的捷豹路虎等等,这个阶段以乘用车为主,同时兼有商用车。

  最后一个阶段毫无疑问就是目前最新的这个阶段,从2017年开始,十九大提出了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在外资管理方面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包括在汽车领域全面放开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外商投资的限制。也放开了外商兴建纯电动企业的限制,并逐步放开外资企业的股比限制。已经宣布了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包括今年已经放开的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要取消的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数量限制。

  目前,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新的一种产业政策下加快在中国的布局结构的调整,应该说合资合作直接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产销规模的扩大,使得汽车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增强,我们回顾一下1984年,也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那个时候全国汽车产量不到32万辆,2001年,也就是第二个阶段开始,我们的汽车产量是234万辆。17年增长了6倍多,但是到了去年呢?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了2800万辆。当然大家可以说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没有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个国家的汽车行业是很难成熟起来的。

  一方面,合资合作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国际上的资金、技术资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配套体系和氛围,激励和推动了本土汽车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新时代下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主要方向。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还是汽车工业后发国家,像印度,其实都经历了汽车行业从保护到开放的过程,日本从先保护后竞争的策略,直到1971年才开放,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追赶的时期,二是60年代它的经济就是两位数快速增长,但是1971年才对外开放。韩国对外商的限制更加严格,直到1998年才开放。印度更晚,企业产业对外资也有股比的要求,最早是40%,到51%,到中国加入WTO一年以后印度才对外开放。中国合资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合资模式,中外合资的关系与政策导向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中外合资可能出现的新变化的一些理解。

  第一方面是合资合作关系的变化。这里面可能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股权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以前是有股比的限制,那么随着相继放开,会不会出现更大的比较快的一个股比的变化呢?我觉得不大可能。一定会有外资企业扩大股比,甚至超过50%,甚至独资。我认为一定会有,但是在短期内快速出现变化可能性不大。主要的原因很多,我想最起码几个方面是要考虑到的。一个就是汽车行业的主战场究竟在哪里,刚才我们说的2800万辆产销量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汽车领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汽车行业增量的竞争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而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快速进步的速度,也就是说未来汽车市场是两个战场,一个是传统汽车领域,一个是新兴汽车领域,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两个领域的相互之间是影响的,传统汽车领域也会有技术进步,那么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会有技术进步,但是我觉得就算是传统汽车领域有更大的技术进步,最主要的增量的市场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而且未来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进步的速度,这个速度越快那么影响越大。

  所以未来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掌握的资源和技术越多谁的话语权就越大,而不是现有的汽车市场的格局。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二个是合资企业中外双方母公司关系的变化,未来中外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不再是像现在一样,单纯由外方提供产品技术,而中方负责市场,中外汽车合作方面将会在更深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等方面。中方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研发设计和产品的供应方,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是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关系的变化。从新的发展阶段来看,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不再是互不交叉的平行线,随着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大悬念的问题。而自主品牌也在寻求向上突破,所以之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第四是合资企业自身定位的变化。部分合资企业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外方与中方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信息技术产品交流的重要载体,而部分合资企业也有可能随着某一方取得绝对控股权以后逐步成为中方或者外方的在华的生产工厂,所以这是很大的变化。其实大家还可以说很多,我只说了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新的发展阶段,中外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格局会发生很多变化,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第二个方面是政策导向的变化。宏观层面来看国家会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这是十九大确定的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所以中国不会闭关锁国,包括汽车高水平的开放是宏观政策的特点。加入WTO以后,未来继续开放创造更加有力的投资环境,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基本国策。

  从产业层面来看,汽车作为改革开放的马前卒,如果可以这样称呼的话,将在未来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特别是放开股比等时间表已经公布,这将从根本上改革3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基本政策,但是放开限制并不意味着政府放任自流、放任不管,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很多国家其实都没有准入限制,但是有严格的企业产业的监管政策。所以放宽准入并不以为这放任自流,所以这是我想各位要理解清楚的。未来政府将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特别是促进中外企业如何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这是未来汽车产业政策很重要的方面。就像30多年前汽车合资合作解决从无到有的温饱问题一样,未来在现有汽车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之上合资合作将被赋于更加高的历史使命,也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

  最后一方面是想谈谈对汽车行业合资合作发展的几点建议,各位都是汽车行业的耕耘者、守护者、见证者和关注者。今天的会也是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所以借此机会想对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合资合作发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进一步改革宏观政策导向,合理引导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方向,特别是要继续努力创造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营商环境。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于引进外资实际上是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现在中央应该说非常明确,就是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要继续创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和完善营商环境,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法制化建设与法律手段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这是未来中国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合资合作宏观政策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向。

  第二,推动汽车行业的企业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大家知道新工业革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在国家很多重要的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里面特别明确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提出金砖国家的,包括汽车行业在内实际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汽车工业曾经见证了数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汽车都没有缺席,所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如何实现新的变革和发展是需要包括在座的各位需要思考的大问题,这个变革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既可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更多的表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传统汽车领域如何更好的提升节能、安全、环保的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如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变革的重要内容。这个变革的过程其实不容易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也是与汽车有关的故事,大家就知道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如何实现汽车行业的变革。

  各位曾经听说过英国的机动车法案,英国是1750年开始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1700年当时英国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法国的50%左右,应该说并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但是因为英国有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政策,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所以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引领工业革命的国家。当时首相讲一句话,农民的房子风可以吹进来,雨可以进来,国王是不能随便进来的。但是1860年英国议会出台了一个非常荒唐的法案叫机动车法案,是汽车在大街上每小时只能跑2英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并且规定每个汽车要有三个人开,手上拿着一个红旗,边走边告诉路人说汽车来了,这个法案也被称之为“红旗法案”。当时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是马车的生产集团,一直到30年以后这个法案被取消,英国的汽车再也没有大的发展,被美国和德国的汽车工业所超越,这是各位都熟知的历史。所以今天背后也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利益集团并不愿意被替代,所以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定遇到很多艰难曲折,如何克服是需要我们回答的。

  第三,推进先进的市场化管理。如果说制造对汽车产业来说是硬件的话,那么管理是软件。新时代汽车行业的变革高质量发展拼得不是大规模低成本的要素扩张,而是更加精准的战略,更加高效的运营和更加满足需求的商业模式。这就是高效管理,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与世界接轨,不断学习先进的市场化管理经验,无论有多么大的市场,多么成熟的商业模式,管理始终是引领汽车产业和行业变革的基础。

  第四,加强汽车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大到科学技术发展小到企业价值都离不开文化,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和品牌都有深刻的内部文化,提到丰田会联想到节能,提到大众联想到实用,中国的企业要致力于创建知名的品牌没有文化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是需要包括我们各位在内的汽车企业界和产业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推动汽车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软实力。

  最后一个是加快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资源实现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世界更是一个大市场。全世界70多亿人口,处于高收入国家的目前不过10亿左右。剩下的还有最穷困的10亿左右的人是低收入国家,那么中间是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国家,所以未来如何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是汽车行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汽车行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中国的市场,要立足于全球的市场,我们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实现全球化经营,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总之,新时代的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归根到底是需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唯有如此合资企业才能生存比较,中外合资合作的各方股东才能合作共赢,就像一句广告词讲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