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1 11:34:30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字号:大 中 小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壮大新动能”为主题,以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8月30日至9月1日在天津召开,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未来将继续发挥凝聚社会各界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发展大计、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刘波
很高兴能受邀参加业内重量级的泰达论坛,与业界同仁集思共研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形势下的出路和未来。前面听了很多领导的精彩报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汽车产业下一步政策的走向、发展路径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收获很多。我分享的题目是“拥四新 谋质变 聚势能 共致远”。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无到有,壮大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品牌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力和品牌力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占比达90%。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劲的创新活跃度,都是有目共睹。新势力、智能化、共享出行、新零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汽车依旧是最富挑战、最具魅力的产业。
成绩有目共睹,当下却如履薄冰。近两年,相信在座的业界同仁和我一样,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车市寒冬带来的压力。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28年以来首跌,延续至今,已连续13个月下降,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界都经历着“放血”求存的切身之痛。
中国品牌市占率不断下降。这说明一旦市场环境恶劣的时候,中国品牌表现得更加惨烈,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较弱。我们的产品力、品牌力、基础底蕴等,都有待加强。
TOP10集中度却越来越高,高达89.5%,排名后86%的汽车集团,只占据1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表明在产业淘汰赛不断加速的当下,小规模和弱势品牌是无法支撑竞争的。我们认为,无论合资还是自主,亦或造车新势力,只要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都将在这一轮里被淘汰出局。
再来看看中国品牌单一车型销量差距较大今年1-7月,前十中国品牌平均单车销量为2.6万辆、,而合资品牌为5万辆。这还是在中国市场,如果把全球市场拉通来看,这一差距在10倍以上。这为中国品牌的经营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产业寒冬加剧,中国汽车产业经历着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阵痛,在这一轮新旧动能调整之期,中国品牌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新的变化。
首先是由过去的产品力弱向当下的品牌力弱转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品牌的产品力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在某些方面能够媲美国际一流品牌。
产品力不再是我们的弱项,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不断升级,品牌观念越来越强,门第之见越来越重。而品牌力不足,恰恰是中国品牌当下面临的最大痛点。
其次是由过去的销量规模定乾坤向盈利性定存亡转变。过去,我们一切向规模看齐,只要规模大,企业就一定发展得好。但在充分市场化的当下,仅仅有规模是不够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定要盈利,盈利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在这一轮淘汰赛中能否存活。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低价区域,盈利性相对较低,这个要引起高度重视。
然后是由产品数量向单一产品质量转变。中国品牌的传统观念是“多生孩子好打架”,靠产品数量来换取销量规模。
现在,我们发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产品迭代加快,如何构建平台化、打造经典产品,提升单一产品盈利性,将是中国品牌面临的新挑战。
最后是小投入高回报向大投资慢产出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品牌享受着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借鉴国外成熟的发展经验,以很小的投入,快速成长起来,但在技术、模式、体系等领域积累不足。
在产业转型的激烈竞争中,过往红利尽失,再加上“新四化”催生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等,中国品牌不得不加大投入、自建核心能力。但这些投入都是在修炼内功,耗资巨大且短时间难见成效,对中国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大挑战。
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未形成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消亡。关停并转售已成常态。只有能够积极应对新挑战、迅速转型,同时具备强大体系能力、基础实力的企业,才能存活发展。
通过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实施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只有立足用户,聚焦“四新”,加速转型,方能突破困局,共创中国汽车产业新纪元。
一是树立新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进行品牌焕新,持续深耕现有用户群体,努力拓展更广阔的用户市场,是中国品牌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用户换购后仍购买中国品牌的比例仅有37.2%,而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分别为59.3%和78.1%。因此,我们要精准品牌定位,服务好、经营好用户,持续提升品牌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品牌的“忠诚度危机”。
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是中国品牌绕不开的话题。长安汽车近年来不断在优化我们的品牌架构,明确品牌定位,区分不同的目标人群及核心价值。形成了四大独立整车品牌及两大新业务品牌,为用户提供更加专注、完美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用户与品牌全触点的体验升级,推动品牌向上。
二是打造新能力。作为汽车企业,我们的核心焦点依然应是产品本身。要充分迎合用户日精日新的诉求,中国品牌必须在研发上全力以赴,用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能力打牢基础,助力成长。
研发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更是长安汽车赖以生存的核心支柱。长安汽车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之中,“十一五”至今累计投入近900亿元,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在领先的传统研发能力基础上,长安汽车紧抓“新四化”时代趋势,大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技术,构建新一轮核心竞争优势。
今年4月,总投资43亿的全球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开启长安汽车“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的研发4.0时代。我们将软件集成、大数据分析作为新动能基础,重点突破5G、大数据、云计算、软件等关键技术,将用户大数据与产品开发流程融合,精准指导研发,打造全球领先数据中心。
目前,长安汽车拥有2000人的智能化研发团队,软件工程师占比达到30%,已完全自主掌握自动驾驶领域的控制编码、决策算法等核心技术。包括我们最近把L3、L4级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都由长安汽车自己主导、研发。
三是聚焦新产品。我们相信,产品要充分服务于现在,但永远要比时代更进一步。中国市场云集的各领域前瞻技术,都可以是中国品牌赢得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砝码。
长安汽车通过“北斗天枢”计划和“香格里拉”计划,探索智能化与新能源的适度融合,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坚持为用户提供适当超前的产品体验。
我们将200余项智能技术,100余项智慧产品和服务转换为用户可以切身体会的现实生活。即将与大家见面的A+级SUV明日座驾CS75PLUS,搭载行业首发量产的APA5.0遥控代客泊车、梧桐车联TINNOVE智能系统、手机蓝牙钥匙、车载微信等多样服务,超前满足用户未来几年的用车需求。
四是提升新格局。多元是时代的主题,跨界是当今的常态。面对愈加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产业融合性越来越强,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单打独斗时代早已过去,同业竞合、跨界联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长安汽车坚持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共享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创价值。我们与腾讯联手,组建车联网领域最强CP,与华为、博世、青山携手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与百度、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构筑深度技术联盟;实现价值共享,共筑产业未来。
同时,我们与一汽、东风等强强联合,成立T3科技和T3出行,就前瞻技术、自动驾驶、氢燃料、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慧出行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长安汽车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共研技术、共建平台、共营品牌、共享资源,共摊成本、共御风险、共谋产业发展。
朋友们,伙伴们,变局孕育强大能量,既可以是狂暴的破坏力,也可以是中国品牌向上冲刺,突破瓶颈的强大助力。大浪淘沙,百炼成金,历练后的中国品牌必将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让我们携手共进,顺产业变局,乘时代之熵变,成就中国汽车强国梦。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长安行天下,谢谢大家!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http://www.autoinf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