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2年9月2-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4日“创投论坛:大变革时代 产业投资新赛道在哪里?”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冬昶发表“集中资本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演讲。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冬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集中资本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当拿到这个题目时,我想了很多,核心肯定是要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是,利用的手段可能要采取刚才杜总谈到的国投多年来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
现在都在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产业承担了很多社会职能,我们对于大变局的理解、对于产业转型方向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的报告就不再进行传统财务投资方法的介绍,我将对产业转型和其背后的逻辑,包括未来看待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产业转型特点,当前产业转型正在持续推进,有进展、有不足,未来的方向还有很多变数或者风险因素。第二是资本,资本和产业发展实际上并不非常契合,需要寻找挖掘结合点,并考虑如何破除资本和产业间的堵点。第三是寻求纽带,如何找准资本愿意助力产业发展的纽带,如何发挥纽带作用,以及如何确定技术、环境等各种要素体量。接下来,我简单把报告跟大家做分享交流。
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电动化势不可挡。一方面,供应链和价值链都在不断完善和向上攀登,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自信也在逐步推进。
分开来看,2012年制定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时,产业整体政策框架遵循16字方针:技术突破、应用突破、市场突破、生态突破。过去近十年,在国家强有力的财税支持下,我们对技术突破做了完美收官,政策驱动过程中,应用突破和市场突破均取得一定成效。那么,何为生态?刚才杜总也介绍了,产业链是一个生态,上下游关系是一个生态,汽车关系和其他关联产业也是一个生态。同时,汽车关系和地方政府又是一个生态。生态的概念换算非常之大,这个生态依靠谁呢?肯定不能依靠国家资本。换言之,只能依靠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
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就非常清晰,我们已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今年1-7月的销量已突破250万辆,渗透率达到23%,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突破60%。如果说去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远超预期,那今年的成绩更加亮眼,在全球发展中一枝独秀。
产业链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培育了一部分新势力,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链已牢牢在国内进行了完善和升级。比亚迪、宁德时代的电池产业链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技术指标上,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系的麒麟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已经提升很多。比如,磷酸铁锂已经达到150瓦时/公斤,三元系电池已经超过250瓦时/公斤,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预示着我们在产业链完善程度上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还有华为的鸿蒙3.0系统,都值得投资界关注。
价值链方面,刚才杜总提到的过去十年自主品牌汽车价格破不了“十”,让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居民消费的升级路径,即经历了百元时代、千元时代,没有万元时代,直接跨越到十万元时代,消费主体就是汽车。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十万元级消费产品依然是汽车,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过去对于汽车消费的理念、对于汽车工业的导向,包括技术创新的方向严重滞后。2015年后,产业链、价值链一直往上攀,10万元攀到15万元,甚至25万元、35万元,对于中大型理想one,让世界巨头都望其项背,说明我们的价值链在不断攀升。
为什么说更加自信呢?我们股比持续放开,今年完全放开。过去很难想象,国外的汽车巨头会搭载我们的部件系统。8月,工信部第36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丰田新出的纯电轿车搭载的是福迪的电机和电池,这说明我们用非常自信的角度迎接了全球产业转型。
另外一个方向是什么?大家非常清晰,原来讲“四化”,现在讲“三化”,即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电动化不用过多强调,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主要汽车发展国家都在加大对电动化转型的投资和铺垫。主要跨国企业如奥迪、本田、沃尔沃,都不同程度宣布“2022年全部禁售燃油车”。跨国巨头对2025年到2040年实现电动化转型的决心是很难的,这恰恰彰显了电动化发展的趋势。
绿色化最简单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生产制造,另外一个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靠什么?比如大众工厂,有光伏发电、雨水回收降低热量;比如宝马,一款新车从海洋废物中提取材料做脚垫、车窗、内饰,每生产一万吨材料可以减少七万桶原油,折合二氧化碳减碳量6.8万吨。数字不值钱,但恰恰要把这些变现。
过去五年,投资焦点全部集中在智能化,除了整车,在地图、芯片、硬件、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所有领域都在开展。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要思考一个问题,整车企业没有挣钱,汽车研发机构没有挣钱,那么谁挣钱了?产业发展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希望在拥抱改革浪潮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去库存,要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要强调理念的创新性,而不是一味搭载普适化的工作,这是问题。
回到这个主题,为什么说利用资本力量?很明显,行业发展缺钱。具体是谁缺钱呢?是整车企业缺钱?产业链缺钱?实际是产业链上真正做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的群体缺钱。那为什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到芯片、供应链安全的问题,包括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减碳降碳的压力问题,这都是普适性问题。
那么最主要考虑什么?比如,对于汽车行业来讲,一个新进造车势力需要投入200亿才能够勉强支撑下去。比如大众,是传统的生产企业也是国际巨头,要拿出将近900亿投资未来科技,其中有500亿做低碳化转型。这说明大家都在朝着新的方向布局,都在集中资本优势。所以,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推进中,另一方面我们又清晰认识到,还有很多不足、很多空间没有被挖掘出来,完全依靠产业资本是不可能实现生态共赢的,这就是开篇讲的生态很重要。
第二部分堵点是什么?第一,内部因素,经济下行或经济预期在短期内出现了问题。预期出现问题会导致融资需求低迷,扩大代生产的动力不足,结合物价指数、生产指数、采购指数等指标交叉后发现,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倒挂,这就类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十年期国债利率倒挂。产业投资者、财务投资者看到这样的数据,实际上很难受,企业拿到这些钱也很难受,一方面支付成本,另一方面扩大再生产的动因不足。
春节前后社会融资大幅增加,七月份社融规模下滑幅度非常快。那么,春节之后为什么大幅增加?摸排基本情况了解到,其主要用于短期债券、发工资抵成本、“借新还旧”等。这是一个特定季节背景下的行为。正常状态下,需求不足,金融系统放贷会变得非常谨慎。除了系统性风险,产业风险是什么?大概两周之前,新闻显示很多国际上率先提出在某个时间点实现禁燃的国家纷纷返水。2017年刚出现禁燃时,我们就长期跟踪和讨论过:出于何种目的,禁燃意味着什么?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都要探讨。
正是迫于经济压力,假定全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接相关。减碳意味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除非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要素提升。
第三个问题,刚才杜总也提到过,考核维度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ESG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国际上非常盛行,一些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包括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都在用ESG衡量产业投资价值。但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ESG评估体系过于宽泛,是一个大的范本,并不适合于汽车行业。目前,投资者面临的评估维度已逐渐从财务审视变为更加立体的审视维度。国际上我们也在参与ESG评级,却非常可惜,我们的汽车企业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从未在国际评分体系中拿到高分。为什么?水土不服。水土不服意味着国际上通行的ESG评估体系不够合理,对于我们的汽车产业、汽车企业发展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改变。未来,很明显我们要优先针对汽车领域开展全新的ESG体系。
第四个堵点,众所周知,做汽车行业投资最好是短平快。然而,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尤其对于汽车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链垂直化分工最深、涉及的产业宽度最宽,也就是,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难以把汽车水平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第一,要允许汽车产业投资过程中有试错空间,它投资周期长,未来选择方向要转变身份,由财务投资转向战略投资,深度捆绑,共建生态。
以上的四个堵点,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等同为碳元素排放量,那我们都会面临减碳的压力。这会为汽车业带来非常大的变革。
当前,我们对绿色金融的理解太宽泛。风、光、水、电、环保、固废都是行业,但没有机构沿着行业产业继续往下细分,这是很大的问题。大家都在投资风光水电、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变化这么大?如果用传统的财务投资方法审视,没有人再去买新能源汽车股票。这说明我们对绿色金融的运作模式还没有认识到位。
剩下一个是国际趋势和正视产业现实。什么是纽带?电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为什么选择绿色化作为纽带,而不是电动化、智能化,这里面是有原因。电动化是一个大趋势,绿色化是一个大约束,智能化是一个大手段,里面是有区分的。电动化、智能化是天然结合,这两者的结合一定会满足绿色化要求,所以,“绿色”一定是未来连接资本和汽车产业的桥梁和纽带。这里面有四点原因,在这里只提一点,绿色、低碳是一个超越经济发展周期的概念。
过去我们讲要发展必须补齐短板,像上学时哪科偏就补哪门,才能成为一个优等生。过了10-15年,我们讲长板优势,要尽情发挥长板优势把自己打造成为专精特尖。未来,你的短板和长板都不足以支撑你应对挑战。
将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所有优劣势都变得不够核心重要。发展将取决于社会的长板。现在传统企业都很惧怕新势力和华为,这没有必要,这是一个特定发展阶段滋生出来的特定主体。华为作为特定互联网厂商,技术优势可以理解为长板,但只看长板取得不了长足发展,传统厂商、新势力以及新的进入者都只是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角色之一,各有各的任务。
关于方向、附加值、绿色低碳等就不再赘述了。碳,从石油变成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但到行业链、产业链上就变得看得见、摸的着了。绿色化既然是纽带,一定会有角色。纽带的两头一端是汽车,一端是资本,每一端其实都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从绿色低碳的角度看,汽车转型是不是要搞清楚数据在哪?碳数据变成碳数字进而演化成碳资产,必须要有据可依。数据从哪来?数据能不能信服?这个就很关键。
对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哪个环节有多少碳,哪个环节带来的综合绿色收益最高,这是需要甄别的。
最后说,要给汽车行业一点时间,要有试错容错机制,同时,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试验田”“先行田”,有一块土壤去开发。不同的环节,如生产制造、产品流通、后端回收再利用,都遍布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资本扮演什么角色?第一助力科技创新,第二加速产业链重构,第三驱动产业全球化。2021年,欧盟非常有针对性的出台了碳边境调整机制,同时又围绕面向“四化”发展的关键组件,比如动力电池,提出了一系列隐性管控措施,这会影响“走出去”的结构。汽车行业需要共同思辨。
另外,绿色化既然是纽带,就会有途径。它有五个维度,第一,ESG标准体系,必须依靠现有金融监管部门和产业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ESG评估体系,让它真正为我们的汽车行业在未来评估过程当中体现应有的价值;第二,针对汽车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第三,搭建一个绿色金融平台;第四,绿色金融相关的服务;第五,必须要落地,属地化协作。这里有四层关键要素,第一层要素是金融监管部门,第二层要素是产业管理部门,第三层要素是地方政府,第四层要素是汽车产业链。从数据到产品到平台构建落地,这是未来迎接挑战的关键举措。
具体来讲,国际上的ESG不适用,我们要做的是把金融和产业之间的壁垒打开。汽车行业有很多的管理条例,积分管理、排放管理、回收管理、再利用管理等,这些管理一定要融入到我们的评估体系里,这些是最关键的。任何咨询公司、投资公司要想评估汽车行业,那必须尊重汽车行业的管理现实。
未来我们的思路是,光有ESG评估体系和金融产品设计还不够,必须要评价。数据从哪来?按照什么样的核算标准?按照什么样的核算方法?遵循什么样的核算逻辑?核算监管如何做到?这个很关键。另外,体系出来之后要匹配,绿贷投资决策需要过程,是有不同层次贴息的,怎么贴?是不是绿色?绿色的程度怎样?每一步都需要投资分析。
我们去挖掘绿色低碳不同环节上的行为,实际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帮助汽车企业、汽车行业将以往的双碳投入转化成效益。通过什么转化效益?就是通过获取碳数据、改造碳数据,实现碳价值。
我们中心也将很快推进战略新兴业务,希望借这个机会和广大汽车行业、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实现对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空间挖掘,共同迎接变局中的风险。当然,最终是分享收益,实现共赢。这里还要重申一下,绿色低碳转型的愿景,第一要有清晰的路线图,第二要有明确的低碳创新技术路径,第三要去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撑标准。生态开放、合作共赢,希望大家携手共进,迎接未来的双碳挑战。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泰达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http://www.autoinf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