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3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2年9月2-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3日 “开幕大会:‘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的政策取向与行动”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发表了题为“拥抱变革、守正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的演讲。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竺延风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客户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东风公司的竺延风,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云端,我谈的主题是“拥抱变革、守正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技术之变在汽车行业有着具体的反映和体现。灰犀牛、黑天鹅层出不穷,确定与不确定相互交织,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化。一是从市场端看,消费升级提速,当前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行业高端品牌不断推出。今年前七个月自主品牌份额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推动汽车消费从每家一辆车向每人一辆车转变,性价比不再是客户唯一首选标准。国潮消费兴起,乘势推进品牌向上和品牌焕新。二是从产品端看,新能源汽车加速成长。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到全球一半,前七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突破20%,自主品牌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1%,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产业生态完善和“三电”技术的进步逐步打消了客户的顾虑。今年的高油价也直接催生了新能源市场爆发。三是从技术端看,汽车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无汽车不智能,无汽车不网联。东风提出的“五化归一车、一车通四网”深入演进。这里的五化是指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四网是指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和金融网。汽车与相关产业跨界合作,推动了汽车成为智能终端,提高了汽车产业的技术内涵,相关产业的技术成果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技术的产业化。四是从产业链端看,协同共赢成为基本逻辑。汽车供应链生态正由传统的链式关系,向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演变。合作共生和共同进化成为供应链发展共识。把握好安全与效益的平衡,自主掌控与资源整合平衡,瞬时化生产与库存备份平衡,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平衡成为优化升级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发展中我们思考到应把握汽车产业的重大变革做到准时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积极姿态迎接变革。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转型升级,坚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抢抓机遇、塑造优势,提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敏锐地精准洞察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客户的痛点,形成客户定义场景、场景定义产品、产品定义流程、流程定义组织、组织定义资源配置的闭环运行体系,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这里的“正”就是客户需求。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不去简单追求科技之魅,而是追求科技之美、科技之实,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注重技术变现,攻关“卡脖子”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满足客户建立在雄厚的技术实力之上。
三是坚持转型升级。电动化新能源打开了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我们要把握电动化带来的创新机遇、发展机遇和市场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畅通产品与市场、政策与产业、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聚焦延长续航里程、成本降低、收益改善、充电和电池回收等,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极。
四是构建共生共融、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要以汽车企业为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打好协同战和系统战,实现共生、共赢和共融。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也应更好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
面对产业之变,东风积极地把变量当做常量,坚持把握战略主动,保持战略耐心,洞悉发展机遇,坚持效益优先,高效机动决策的应对策略。前七个月,东风乘用车同比增长43%,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倍多,整体经营保持稳健。东风公司积极实施“东方风起”计划,创新跃迁行动,加快探索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强全产业链合作,增强产品自信、技术自信、品牌自信和价值自信,推动自主乘用车形成豪华、高端、中档和经济型品牌布局。8月27日东风推出高端新能源岚图品牌之后,东风又发布豪华猛士品牌,猛士品牌以无畏征服为品牌主张,越山海、阅不凡、悦人生的品牌理念,以智能科技为越野发烧友提供豪华电动越野新体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客户朋友们,东风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刻把握产业改革发展趋势,致力于成为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科技企业,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生活的需要,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泰达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http://www.autoinf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