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论坛】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梁锋华:长安汽车智能驾驶创新实践

2022-09-03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2年9月2-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3日“数智论坛:探索智能时代前瞻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实现路径”中,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梁锋华发表了题为“长安汽车智能驾驶创新实践”的演讲。

梁锋华.JPG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  梁锋华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分享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情况。

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讲一下长安汽车关于智能驾驶的最新理解。二是分享一下我们到底怎么做,三是关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快智能驾驶的开发。

智能驾驶的开发,我们要从智能驾驶的初心出发,它的核心价值,在我们的理解,我们认为还是四个字,一个是安全,一个是自由。最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逐步让用户从驾驶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不管是解决他的时间还是其他方面。行业里面进行智能驾驶的开发,大部分的目的还是正确的,围绕着安全和自由,但是我们觉得仍然有很多智能驾驶的开发需要进一步向智能驾驶的真正核心驾驶收敛。

同时智能驾驶未来毫无疑问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包括乘用车、物流,客运的接驳。而且智能驾驶在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整个场景也是持续、快速扩展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乘用车的体量是智能驾驶里面体量最大的,而且从难度上来讲,也是未来智能驾驶难度最大的领域。

关于路线之争,行业里面争论得很多。在我们看来,几种路线的讨论、研讨,并不应该对立起来,更多地还是把它作为未来智能驾驶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智能驾驶对应着不同的商业化应用场景,采用的技术组合也是不同的。

智能驾驶的发展,最终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仍然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至少深耕了十一年以上,而且做了大量的量产开发和技术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之前也量产了很多智能驾驶汽车,而且是由长安汽车自主主导开发,核心的软件算法也是由长安汽车完成的。经过几轮的打磨,使我们对智能驾驶的认识越来越清醒,我们认识到智能驾驶是马拉松式的历程,需要量产级超大数据洗礼和持续的迭代升级,才有可能达到。而且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在乘用车上面是不可逾越的过程。

同时智能驾驶在很长时间里仍然是以驾驶辅助的形式存在,越是在这个时候,作为企业,肯定是希望智能驾驶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地变现,体验毫无疑问是里面非常重要的着力点。但同时安全也是伴随着整个驾驶辅助的全过程,在安全和体验方面,不管是兼顾也好,还是频率方面做得仍然不够。智能驾驶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本身的能力和用户信任度不是一个并行提升的过程。用户的体验是长期、波段的过程,有的时候系统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程度,但用户又会产生对智能驾驶过度的信任,就会导致过多的风险。

兼顾好安全和体验,毫无疑问是智能驾驶真正实现商品化的关键前提。同时智能驾驶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一个是如何定义安全,因为智能驾驶将来面临的环境应该是非常复杂多变的,给安全定义和设计造成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也是我们一直希望给出的答案。未来智能驾驶的安全到底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说法非常多,有人认为是达到人类驾驶的安全性一千倍以上,有人认为是四到五倍,但是毫无疑问智能驾驶被人类社会接受,它肯定要比人类的智能驾驶安全提升一个数量级,这是基础。

同时智能驾驶在快速迭代,但是智能驾驶要验证的场景,尤其在覆盖度方面又要求特别高,我们不太可能每进行一版软件的迭代,就把智能驾驶的场景全部通过实施的方式跑一遍。关于整个验证体系,如何打造一个能够快速实现安全验证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多支柱法等等,都是将来要实现安全方面快速验证的基础。仿真这块,应该会达到98%、99%以上的验证里程,应该达到很多亿公里,核心还是场景的覆盖,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大规模的仿真,包括基于超算力的计算力取得的仿真,是未来智能驾驶重要的验证基础。

如何解决开放带来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也是智能驾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行业的案例非常多了,我们不赘述了。

关于长安的创新实践方面,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布局的时间非常长,到2018年,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北斗天枢”计划,核心就是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我们从去年,科技生态大会,首次提出了新汽车、新生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进一步加速转型。同时智能驾驶方面,我们一方面不断突破技术,同时我们的搭载等级也在提升,达到L2级以上的水平,2025年突破L4级别。

长安汽车在2022年8月29日,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包括诸葛交互、诸葛智驾、诸葛生态三方面。智能驾驶方面,主要围绕着安全、高效和舒适三大体验。诸葛生态是开放、连接和共赢三方面。今天我着重讲诸葛智驾,主要还是围绕着未来出行全场景,降低用户的驾驶负担、提升驾驶安全。我们希望在2025年实现限定区域全场景的智能驾驶辅助,实现安全零伤亡的目标。场景包括停车场、高速路、城区等等。

智能驾驶发展这么多年,长安也在不断进行突破,目前已经取得14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在行业内持续领先。包括我们在2016年2000公里的智能驾驶长距离测试,包括我们第一个发布远程代客泊车的技术,以及今年量产发布的APA7.0,在技术上达到了量产能力的L3智能驾驶技术。比较有标志性的,就是我们在UNI-K和UNI-V上,基于这样的系统,我们斩获了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行车金奖以及泊车金奖。

我们接下来详细为大家报告一下诸葛智驾的核心策略。总体上我们的目标还是打造场景自学习、体验自进化、风格自适应的智能驾驶策略脑。以安全为根本,效率为方针,舒适为原则,连续为目标,进化为属性,为用户打造无忧、无界、无感、无境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无忧领航+轻松巡航,放心泊车放慢,以及安心护航方面。

关于APA7.0,我们发布了远程代客泊车,为用户打造“影子司机”般的体验。在代客泊车方面是行业领先的,无论是车库外还是电梯口,地上或者地下,包括片刻建图和即时使用方面,另外泊车更加快捷,在速度方面做了突破,很多司机对泊车系统最大的抱怨还是太慢了,我们进一步突破。之前我们在车辆适应性方面做到了行业最好,今后的小车位泊车突破行业极限,垂直车位车宽+60厘米,平行车位长60厘米。

同时我们也量产发布了全新版高速领航辅助,解决了高速的收费站到收费站的智能驾驶辅助。尤其是在比较关键的硬核指标,用户特别顾虑的场景,也是风险比较多的场景,我们在系统上都会比较完整地解决。同时在系统的应用上,我们也会把系统做得更加稳健、高效,同时也会让用户使用得更加便捷。我们打造了一键式的巡航过程。

同时,我们通过技术,发布城市自学习领航辅助,解决A点到B点的城市领航辅助。现在城区的智能驾驶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它始终要受到地图的约束,实际上地图在城区的覆盖还是非常有限,我们通过这样的系统,能够更好突破高德地图的边界,真正给用户带来更加广泛的体验。比如,可以体现日常通勤路线的记忆和高频出行路线的记忆,有效处理红绿灯路口启停、无保护路口右转等一系列问题。

在硬件方面,我们也实现了可插拔、算力可拓展、芯片序列化、软件模块化、架构服务化,更好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我们也在打造软件服务化和功能原子化的全新软件架构,也会打通完整的生态链,实现智能驾驶软件的安全可控。

我们也在构建端云一体的全链路数据闭环,以量产数,以数驱智。既包括数据训练,也包括应用场景提升,也包括用户评价提升,围绕仿真的测试等等。

智能驾驶安全可靠毫无疑问是智能驾驶最关键的基础,我们也正在构建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软件开发和验证体系,持续打造领先的安全保障能力。我们之前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带EE级别的ASPICE CL2级证书。我们也获得了自动智能驾驶ISO26262级的安全功能证书。

同时在智能驾驶创新实践方面,我们也在全力为国家智能网联标准贡献智慧。除了刚才所讲的自动化分级,也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的术语和定义,包括车路协同等等方面的标准。这里有很多是和中汽中心联合牵头完成的,在这方面也获得了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在智能化的人才方面也在加强培养,包括有一位进入IEC的青年专家。

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突破智能驾驶的体验上线,在2024年,城区的自学习领航会上线;2025年,全场景共享式的领航会上线;2026年,真正的具有专业专职“司机”智能驾驶系统推向用户,未来进一步向超融合智能体持续进化。

合作伙伴是我们在智能化或者智能驾驶前进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合作基础,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以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为基础,持续向高校以及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创新独角兽进行扩展,从而进一步加快智能驾驶的进程。

总体上,长安汽车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我们愿与业界同仁合作,共研技术、共建平台、共营品牌、共享资源、携手共驾,驶向未来!感谢大家!

本文根据泰达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http://www.autoinf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