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开幕专题 |
张骥:加快转变出口发展方式 实现汽车产品出口持续较快发展 | |||
2010-09-04 [
字体:大 中 小 ] 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 |||
9月4日下午,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在“互动研讨:兼并重组及国际化战略”上做了《加快转变出口发展方式实现汽车产品出口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报告。以下为会议实录: 张骥:各位企业家、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按照这次论坛主办单位的安排,让我就转变增长方式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这个论坛应该说办的很好,叫“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已经国际化了的中国汽车市场问题,这个要研究透。第二个,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国际化问题,这个问题也要做深入研究。这两个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一个问题出现了诸多的难题,如果后一个问题能够跟上,它就迎刃而解,甚至是个伪命题。你比如说产能问题,因为我们汽车出口量占世界去年的销量6200万辆,只占千分之七。我们是第一大出口国,我们很多产品都占到了世界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甚至有一些全球化程度相当高的,像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等我们都占到50%、80%以上。如果我们的汽车份额能够占到世界20%,你的产能就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变成一种优势,所以任何产业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市场问题。市场后面应该是你的竞争力的问题。竞争力的后面对政府部门、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方式的问题。如果环境不改善,发展方式不对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必能够提高竞争力,短缺的可能变成过胜;相反,如果做的好,过剩的就是短缺。大家知道瑞士手表,靠瑞士人戴,一年的生产量够他们全国人戴几十年。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人喜欢瑞士手表,所以就需要他们加班加点的生产,这就是市场一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个人想就这个市场方面的角度,来谈一下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性。主要分四个方面。 第一,谈一下我们前几年发展的情况。第二,谈一下它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改变他,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第三,谈一下面临的形势。第四,谈一谈工作思路。 这四个方面都是我和我的同事个人的看法。因为我这个稿子一直修改到今天上午,也不断在改变。这四个方面都是我和我的同事个人的看法,因为我这个稿子一直修改到今天上午,也不断在改变。 一、“五种可喜变化”体现出汽车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从01年加入WTO以后,汽车产品出现了高增长的态势,七年前按照数量增长,按照整车算,增长了35倍,我们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达到了74%左右。我们的零部件七年间增长了十倍,这个速度是相当可观的。这个速度,我们跟世界做一个比较,世界汽车贸易增长了5.6倍,也是我们外贸出口增幅的2.8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增幅是非常快的。 第二,我们的出口市场,汽车产品的出口市场目前已经到了210个国家和地区,整车超过了180个国家和地区。整车市场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出口这一块的占比达到了80%以上。如果把欧洲的企业除外,可能达到了90%以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为主。零部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超过60%都是在欧美、日韩,给他们配套,主要是后市场。 第三,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们现在不仅商用车出去了,乘用车也出去了。应该说我们国内的这些自主品牌的汽车,这些全系列的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表现、有所展示。 第四,自主品牌在我们出口整车中占主导地位,占比达到了77%。现在我们整个的出口是以国有民营企业为主,自主品牌为主。这个和我们整个贸易结构、贸易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50%左右的机电贸易是加工贸易,但是我们汽车产品出口77%都是自主产品,80%多都是一般贸易方式。 第五,贸易方式,我们现在已经从一般的进出口开始投资,部分企业开始在国外建厂CBD,已经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所以,总的看,整车我们现在虽然增长很快,增长了35倍,但是并没有和跨国公司形成正面的冲突,主要是替代了低端市场,替代了发展中国家的低端的产品,包括轿车,替代了他的二手车。同时,也创造了需求,我们的性能价格比比较好、比较受欢迎。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需求空间是很大的,我们没有更多的到欧美去、到别的地方去,主要是到第三世界国家,非洲、南美一些国家。零部件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后市场为主,这个潜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总体看,我们汽车产品出口虽然取得了成绩,08年曾经超过三百亿,数量超过整车进口数量,但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经营主体还是多元化,我们的人才得到了锻炼,我们的队伍建设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整体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差距,但是目前来看,距离不是在拉大,而是在缩小,这一块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我们这块的需求比较大。 二、分析一下我们成长的趋势和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看它自身的力量是不是健康的。 去年我们汽车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从01年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我们的冲击是必然的。去年的表面上看是对我们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我们增长方式的一次考验和检验。实践证明,增长方式确实有问题。没有把根留住,我们没有根了,虽然增长很快,这种方式如果再持续若干年,也不会有好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这种粗放式的增长使我们的量持续了七年多,但是我们认为想今后保持这种速度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转变增长方式刻不容缓。 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次俄罗斯是前两位的大市场,现在基本在退出。原因是不是因为它没有需求?我们也可以认真的分析。 在03年的时候我们对俄罗斯的出口77辆,07年我们上升到10.8万辆,这几年增长速度是11.8倍、10.8倍、3.3倍和1.8倍。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够如此之猛烈的增长是很少见的。我们经营单位增加到120家,到09年我们的出口整车只剩下700辆。分析基本原因并不是没有需求,我们的车一度在他们那里排队购买。但是我们从内部讲,我们的增长方式有问题。我们相当多的车以二手车进入通关,也导致对方高度的关注。另外,我们有些车特别是一些改装车不断的随意的加长、加宽、加高,车倒是经住了考验,路受不了,路也塌了,桥也垮了。这就说明他的基础设施有问题的。所以最后采取措施,这是必然的。 再往前面推十年,我们的摩托车也是如此,对越南出口摩托车和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是惊人的相似。说明我们在不断重复相同的故事。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从99年我们从9万辆摩托车我们一下增加到183万辆,两年之内增长了近20倍,单价迅速从每台505美元下降到177美元。02年对越南整车出口下降85%,基本退出市场,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两个案例,还有若干案例都是如此。你会发现出口量需求非常旺盛,大家一哄而上,接着大家都进入,接着就开始降价,随着价格降低,我们的质量明显下降。进口国采取多种目的采取一些正当或不正当的保护措施,最后退出市场,还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分析起来我们在六个方面是相对来说是明显滞后的: 第一,企业出口战略和理念明显滞后。出口企业目前没有对进口国进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调研,同时,对自己的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市场没有做规划,没有战略,基本上是有定单就是代表有市场,有的企业把这当做一个实验场。 第二,建立正常的出口秩序严重的滞后。我们出口的汽车去年是219亿汽车产品,包括零部件。前年是302亿,基本上是两万家经营主体在完成,其中汽车整车经过五个部委联合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少到800多家,零部件企业目前是两万家。所以平均每一家企业是80多万美元的出口规模,豪无规模效应。其他国家很少像中国这样千军万马搞汽车产品出口。 第三,产品质量提升明显滞后。我们有一些企业质量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更多企业采取的是一锤子买卖,一买一卖,没有太多的售后服务,也没有自己主导的营销网络,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在质量方面根本没有做太多的适应性的改进。出现诸多的质量问题。 第四,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包括我们现在出口额排在前几位的企业,这次我去赞比亚,大使在走之前说还要跟人家企业打个招呼,怎么也得派人去修一修,很多都趴在那儿没人管。所以这方面的滞后程度还是相当大的。 第五,营销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体制导致品牌的培育明显滞后。有一些是自己的企业也打别人的牌子。在国外目前我们自己的汽车并没有名字,如果有就有同一个名字:中国制造。如果出现问题,对我们整个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第六,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包括研发的意识提高方面,也是严重滞后的。我们的零部件这块的研发就更弱,我们的零部件的研发并没有跟着整车同步配套的研发,主要还是在后市场进行所以有诸多的问题。 我们最近两年也不断和前方使馆、商务处请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和我们了解的是一致的。我们调查了阿尔巴尼亚、叙利亚、南非、俄罗斯等二十个国家,集中反映的问题都是我们的企业在技术方面完全有能力解决的,但是都没有解决。反映包括: 1、一哄而上、扎堆出口。在阿尔巴尼亚量不大,但是有30多个品牌的中国汽车在那里扎堆的竞争。而且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2、中国的产品没有根据当地的市场和使用习惯进行适应性的改进。有的是高温、高寒,没有根据当地的情况做适应性的改进,我们的汽车发动机去了以后不能运转。在叙利亚中国的汽车返修率超过30%。 3、我们的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是完全脱节的,零部件供应跟不上。 4、中国企业在经营理念方面还是比较陈旧。对于当地的市场缺乏调研,没有有针对性地去宣传自己的品牌,致使当地的经销商效益也受到一些限制,所以他们对此也有一些抱怨。 所以总体上讲,我们这六个滞后说明现阶段我们汽车产品出口是粗放型的增长,在理念方面、品牌网络方面都跟不上,同质化比较严重,主要靠低价格在迅速的扩张。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现阶段的特点,这一点我们要很客观的看待,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逾越,而且还会持续一段。但是这种机制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是一种长不大、做不强的机制,从中长期来看,难以支撑汽车产品实现较快的发展。我们的竞争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和自己的竞争。所以我们的企业普遍反映,不怕老外怕老乡,就怕他乡遇故知。所以我们只要把自己管好,我们认为就可以在几年中把市场发展很好。 三、面临的形势。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点的时间,汽车产品面临的总体环境是趋紧的,不是宽松的。但是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很多的有利条件。机遇主要在务实应对中,不能简单地讲机遇大于挑战,或者挑战大于机遇。我们认为机遇就是在你有针对性地解决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你的工作、务实的应对,只要应对得好,我们觉得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因为中国是第一大出口国。主要的产品没有一个像汽车产品占比如此之低的,这种差距都是潜力。我们可以预计,不远的将来,这块的比例会迅速的提高。 环境趋紧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察: 1、外需萎缩的趋势会长期的存在。世界经济的复苏毕竟是一个缓慢、反复的过程,至少是一个中期的。 2、保护主义在不断的升温。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保护主义就会跟上,这是相伴随的,各个国家都是如此。西方国家对这方面采取了更隐蔽的一些做法,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包括我们现在的反倾销、反补贴对我们的数量不断地在增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还包括一些国家将会利用碳关税的问题、劳工标准的问题、竞争政策方面的问题,不断对我们的企业构成更多的压力。 3、非关税壁垒和专利保护方面也会对我们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制约因素。 4、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是存在的。而且人民币升值以后,对外是升值,对内又出现贬值,所以对我们很多企业需要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买国外的东西便宜。但是我们中国人买东西,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没有议价权利。 5、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将逐步的有所减弱,这是一个进步的表现。虽然说中国的劳动力是充沛的,可是结构性的转型,涨工资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要看到低成本的趋势看,它是在逐步逐步地减弱,而不是说越来越强。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至少五个方面的没有改变说明我们汽车产品出口的动力和比较优势仍然存在,甚至可以说比较明显。 1、中外汽车产业结构性互补的格局没有改变。刚才谈到我们七年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但基本上没有动跨国公司的奶酪,是我们替代了二手产品、低端产品,让非洲朋友提前十年享受了开车的感觉,这个感觉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有比没有要好。 2、我们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状态没有改变。这种过剩坦率地讲是客观的,但是这种过剩会随着你竞争能力的提高通过市场去解决。我个人特别主张更多要从市场角度去观察这个问题,企业会不断的调整,它会得到市场的检验。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跨国公司在这场危机之后,我们有关权威机构做了调查,60%增加对华投资,20%多对这个是看好的,还有部分有些犹豫,甚至有一些采取了一些别的措施。总体来说,经过这场危机,我们的比较优势没有改变,我们的投资环境是趋好的,这点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这一点对我们增强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 4、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尽管我们和其他的企业比较我们会看到很大的差距,甚至会差十五、二十年核心技术。但是大家也要看到,很多国家根本没有这种配套。他都不知道汽车怎么装出来。而我们这种结构性的差别、这种位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体现。 5、我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在增强,想提高创新能力这种意识在增强。搞自主品牌这一种愿望也日益强烈,这个势头我们也应该充分地看到,是上升的,而不是在逆转。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包括有合资企业的一些企业集团搞自主品牌,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这是我们的后发优势,可能也会变成不久的一个亮点。所以这一点我们觉得汽车产品的优势我们还是存在的,而且会不断地增强。。 四、谈一谈工作思路。 去年10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证委六个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去年10月,危机还没有过去,还没有实现恢复性的增长,我们提前制订了相关的政策。 我们这个意见明确地提出来,从09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恢复性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正增长10%以上,我们这个是有保留的。第二,要用五年的时间,我们的汽车零部件、整车和零部件的出口额将增加很多,达到850亿。要增加一倍半,这要20%以上的速度。到2020年,我们的汽车和零部件出口额要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的10%以上。这到底是多少?它是一个动态的,因为这个分母在变化,但是我们认为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如果达到10%,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了不起。现在货物贸易量,汽车产品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在这里不好说,说了记者朋友登上去很麻烦,我只能告诉你们一个相对数。矛盾将有所缓解。 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是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我们提出来要循序渐进的来推进它转变。一个是出口要从载货汽车底盘等商用车为主、以经济型轿车、大中型客车、乘用车、商用车并重转变。零部件出口从以器械类产品为主,向机电、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同时,积极的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二,市场结构的调整。办法提出,整车出口市场要以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转变。尤其是大中型客车,完全有这个能力。目前我们进口的小轿车,出口价和进口价不一样,国外是我们的六倍。我们的大中型客车大概是两倍。零部件市场要逐步以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逐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向ODM、OEM方面发展。 第三,出口贸易化结构要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要走出去。 第四、企业组织结构也要转变,要从目前主要以进出口经营形式为主,逐步变成营销型的主体,真正从售后服务、品牌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第五,售后服务的主体结构也要改变,主要是从过去靠进口商销售网络提供保障逐步向多种方式为主的以自主销售体系能够起主导权的方面转变。我们提这个的时候也是斟酌再三,完全以自主企业为主是有困难的,你可以合资、可以深度合作,可以利用当地的营销网络,但是必须要知道我们产品的实际状态,要做适应性的调整和改进。 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和政策取向有这样几个方面: 1、稳步地推进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的建设。我们现在12个汽车零部件基地占全国产量的40%,出口量40%。 2、多种方式加快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信息、培训、产品认证、检验、研发等向国家要求的方向转变。 3、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地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着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要抓住当前有利的时机稳妥积极地走出去,采取合作、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4、进一步规范秩序,这已经有五个部委的办法,目前我们是从生产企业的源头做起向生产、营销、流通三个方面来做。 5、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 6、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7、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海外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8、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9、继续推动滚装船的建设,为汽车产品进一步的扩大提前做好物流方面的保障。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实行了国际化。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也必将逐步实现国际化。虽然这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长期的过程,还会有诸多的困难、问题和曲折,但是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切实转变出口发展方式,持续努力,不断增强我们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种趋势就不会逆转,持续增长的势头就会日益强劲。 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
【打印文章】【保存此文章】【关闭窗口】【 发送给朋友】 | |||
AutoInfo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介质擅自进行复制或镜像。 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info@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18号 信箱:天津市第59号信箱 邮编:300162 信息资源:(022)84772803 传真:(022)24370547 合作热线:(022)84771576、84770772、84771242 津B2-20020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