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首页 >>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专题
付于武:构建先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9-09-05 [ 字体: ]
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9月5日下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做了题为“构建先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精彩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付秘书长在对比国内外汽车研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先进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是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希望企业积极关注并密切配合,加快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步伐。

  以下为会议实录:

  付于武: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天的会议开得非常热烈,我发现今天上午和下午很多演讲嘉宾都脱稿。在来这个会场之前,我也准备了一个稿,但是受气氛的感染,我也脱稿。脱稿可能就讲得比较随便,我希望我讲的观点能够跟各种同行交流。

  我想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调查方面一些情况的汇报,第二是关于组建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我们的一些做法。

  大家知道,我们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协会进行了产业界的全覆盖的产品开发能力的调查,第一次调查了105户整 车的生产企业,取得了15万个数据。第二次进行了零部件的调查报告,调查了200个企业,获取了20万个数据,那就是一共35万个数据。马上要进行汽车电子一个比较大面积的调查。

  通过这三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汽车产品开发能力的现状,把我们的家底能够清理,能够掌握。我们这次零部件的调查,因为受我们的能力所限,只限于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悬挂和转向。但是从样本数来看,也基本上能够反映汽车零部件存在的一些状态。从调查的结果看,我觉得数据足够准确,35万个数据,300多个企业,每户企业400个问题,得出的答案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我们样本提供的数据是基本准确的。

  第二,我们觉得300个企业的样本也基本上能够反映我们行业的状态,所以也基本上摸清了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底数。报告一下我们的结果,技术层面上看,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我们的短板。我们调查的结果,在底盘、车身的造型、系统集成上,企业感觉我们的能力还可以。短板在哪,是实验验证手段,NVH,也就是说从整车的概念,技术上看,最薄弱的是汽车电脑,从资源因素看,因为自主创新、产品开发能力不简单是技术,还有资源,还有管理。比如人力资源,比如资金,调查的结果是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或者说是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的,资源因素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最缺的是产学研。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没有接触到我们这个报告,可能对这个结果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觉得我们从资源因素最缺的是我们的产学研。从管理因素,有战略,有企业文化,有领导者的行为,还有信息。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们预计的。我们企业最不缺的绝对是战略,今天方红卫董事长代表德国文化,我们这些优良的企业有文化,有战略,缺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觉得最缺的是信息,再大的企业,它也需要足够的信息支撑。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最短的是产学研合作,从管理和资源因素看,我们最短的是信息和产学研合作,这也说明了共性关键技术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加速,我国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尚有比较大的差距。汽车自主创新明显加速,但是差距依然巨大。

  第二个结论是,零部件产业严重的滞后。跟外国朋友也在交流,关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时候,比较熟悉的国外的朋友、专家,比较隐讳地提出一个问题,虽然你们可能达到了1200万,但是在世界汽车零部件的100强中,甚至200强中,都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如何解释,你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我觉得这个话有点刺耳,但是是我们的实际状态。

  第三个问题是,共性的关键的问题,核心技术的缺失,已经成了我们产业的软肋。刚才我讲了汽车电子,每一次汽车技术标准,每一次法规的升级,都牵扯到汽车电子,所以我们的零部件的状态是,低端的比比皆是,高端的几乎是没有,无论是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发动机的控制部分,我们基本上是没有掌握的。所以我们谈商用车的产品升级,我们谈乘用车的产品升级,无一不受到这样高端的汽车电子产品的制约。所以这个问题已经相当明确。

  那么怎么办?我觉得有两个现状我们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就是在90年代,我们科研院所的下放,和大学相对的市场化,已经使我们的基础性、前瞻性、核心技术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企业为什么选择了产学研,为什么企业家觉得很孤独,觉得我们后的支持乏力,实际上今天上午钟志华校长已经很好地剖析了大学的现状,就是前瞻性、基础性,明天的事情都要靠企业自己来解决,我们没有后方的支持。这是一个现状。

  第二个现状,我们的商用车相对来讲是有比较优势的,我们的自主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轿车由于我们起步比较晚,只是进入了新的世纪以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我们对轿车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因而就暴露了我们核心技术的缺失。考虑这两个现状,我想我们得承认现实,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科研院所拉回来。有几十个科研院所做基础性的研究,所以科研体制,我们必须等到一个替换的环境,一个新的机制,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产学研合作,或者更准确地讲,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是目前解决新的市场机制下一个科研体制的唯一通道。我们也看到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大家都知道,美国1994年开始搞的PNGV计划,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官场学院用的大胆联盟组织,提出了要百公里耗油3升的燃油标准。经过多年努力以后,大家知道,大众的车已经实现了这个计划。这个计划也提到了新的能源汽车,也提到了汽车的轻量化,所以我觉得从国际上一些成熟的做法,解决科研体制问题,也都选用了在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

  我昨天在我的办公室看到了日本的一个通讯,日本今年组织了由政府主导下的15个战略联盟。发达国家技术是先进的,甚至是领先的,都是要搞政产学研的合作,中国更应该加强这方面。为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行业的要求之下,组建了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这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我把这个联盟的组织方式和现在运行的状态跟各位做一个汇报,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

  科技部等六部委倡导要组建由国家六部委支持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学会在行业的要求之下,牵头组建了汽车轻量化创新技术联盟,而且很荣幸地进入了第一批试点。这12个单位是典型的产学研的合作,其中有东风公司、一汽公司,有奇瑞、吉利、长安,有大学,华南理工、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有研究院,由学会牵头,由我出任第一任联盟的理事长。这个联盟设立的目标是,整车的质量降低10%,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几个整车企业都要把选定车型降低自重10%,要大力推广新材料的应用,就是高强度钢的应用,铝和铝镁合金的应用,复合材料的影响。要通过轻量化的设计、轻量化的制造、轻量化的材料,解决我们轻量化的问题。实际上从轻量化的设计就要开始,没有轻量化的概念,怎么可以选择材料,包括轻量化的制造。比如我们的副车驾车门用的是内高压成型技术,没有内高压成型的手段,你怎么能取得副车驾轻量化。包括重型卡车,他的后桥也不是铸造,是内高压成型,一次成型,所以轻量化的技术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所以我们设立了这样的目标。

  从现在的结果看,我们参与的12个单位,已经牢牢地树立了轻量化的概念,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选用什么样轻量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这个联盟叫契约式,要签合同,叫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知识产权共用,并有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坦率的说,我们汽车合作是比较少的,我们更多地是一种竞争性的关系,在共性技术上的合作是缺乏的,所以我们在组建这个联盟的过程中,都是自愿参加报名的。这些企业都跟我们说话,就是说我贡献了一个轻量化的技术,比如奇瑞,说吉利拿走怎么办,他凭什么享用我的技术成果,这个问题你必须回答。所以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利益共享的问题,风险共担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们都做了明确的界定,我们轻量化的工作开始以后,你退出,那对不起,你把你的有些东西要做补偿。有言在先,现在看这一阶段,反应还很好,今后能不能出来矛盾不知道,但是总而言之,是通过合同和契约把参与方的责、权、利固定下来。

  最高境界是什么?我选择了这五个车型,我们要通过验收,通过培训,降重10%。还有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大家产生的经验和积累,都要进入轻量化技术创新的数据库,数据库是对我们联盟单位开放的。所以这个数据库的意义,今天钟志华校长也讲了,今天数据库的积累必须要进入,我们这个工作已经开始运行。光有数据库不行,通过什么把我们的技术标准固定下来,就是通过技术规范。坦率的说,在联盟组建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联盟的伙伴单位对出技术规范这么感兴趣。我跟我们的副秘书长说,选一个突破口,坚决不能多,这太难了。结果行业内的专家们非常有热情,那就是出五个技术规范,高强度钢的技术规范,齿轮钢的技术规范,弹簧钢的技术规范,结构钢的技术规范,还有一个就是润滑油。

  以齿轮钢为例,宝钢是参加的,西南铝是参加的,宝钢跟我讲,如果这个事做成了,这简直是功德无量,中国有几百个齿轮厂,齿轮厂跟我们订货,如果把材料标准统一,我就可以从炼10万吨钢变成炼500吨钢。问题是不管是欧系、日系还是美系,总得有一个系是我们的技术规范。我们依托我们的行业分会和行业专家,起草这五方面的技术规范,这已经开始。

  通过这个联盟,我们这12家产学研单位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方式,通过契约第一次联系到一起,不是离心离德,必须同心同德。

  第二,不光从产品,不光是降重10%,而且还要出技术,还要出数据库,还要出技术规范。最后就是我们要出一批有着轻量化技术意识的比较优秀的团队,以适合我们的发展。很荣幸科技等六部委对中国汽车协会主导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坦率地说,一开始有的企业就是为了钱,有的企业老总说,没钱我弄它干什么,企业没有政府资源不好干。但是到现在我可以说,境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确实是通过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大家一块来讨论,获得不少的知识,有很大的收获。原来我们是第二批,由于我们汽车整个产业比较活跃,在国家没有导入资源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先干起来了,把我们纳入了第一批骨架。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汽车装备创新联盟。我们团队着手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组建汽车电子联盟。

  从技术层面看,汽车电子已经成了我们的软肋,汽车电子到底怎么干,首先是要不要干,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国际化,没有必要再把汽车电子再做下去。比如大容量的自动变速箱,军方要用,不管是AT、AFT、DCT、CAT,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必须拿出来,我们不能选用国外的变速箱,发动机的控制部分是一样的道理,涉及到我们的产业安全。但是汽车电子到底怎么做,确实没想好,所以我们正要进行覆盖面比较大的,关于汽车电子发展路径的研究,到底怎么能把汽车电子做上去。但是我想结论现在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一个就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第二要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第三可能汽车电子也不是笼统的概念,它也有它的产业规律,要按照它内在的规律来搞。

  总而言之,我觉得构建关键技术的合作平台,对我们产业由大做强,对于解决共性技术缺失的问题都是非常有益的。我们的联盟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能够积极地参与。

  谢谢大家。 

 

 
打印文章】【保存此文章】【关闭窗口】【 发送给朋友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AutoInfo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介质擅自进行复制或镜像。
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info@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18号  信箱:天津市第59号信箱  邮编:300162 
信息资源:(022)84772803  合作热线:(022)84771204  传真:(022)24370547
网员热线:(022)84771576、84770772、84771242、84771240、84772752、84770883
津B2-2002008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1/06/24 1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