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首页 >>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专题
陈斌: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2009-09-05 [ 字体: ]
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我们就请发改委产业协调司陈斌司长做重要报告,他演讲的题目是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平稳发展,大家欢迎。

  陈斌:女士们、先生们,汽车界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上午好。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局面,中国汽车工业一花独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此背景下,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召开了。人们在兴奋之余,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否保持持续平稳的发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贯彻落实情况,成效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审议并出台了钢铁、汽车、传播、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业等10个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其中9个制造业的工业增值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8%,占GDP比例超过1/3,占全国收入比例超过1/3,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30%。物流业吸纳人员广,拉动消费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6.5%,占GDP的6.6%。根据中央的部署,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一条主线。
  
  因此振兴规划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都与以往的专项规划、中长期规划有所不同。振兴规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综合性应对方案,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总的考虑是,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采用综合性措施,稳定生产、稳定市场,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保增长,通过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结构调整,使企业竞争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为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共提出了100项振兴措施,基本涵盖了针对当前保增长和着眼长远上台阶的各个方面。在扩大国内市场消费方面,规划提出了降低车辆购置税,实行汽车下乡,加快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进一步扩大家电补贴的品种,调整部分钢铁产品的进出口税率,实现公平贸易,启动政府国产软件促进计划等多项措施。在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规划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五个条件的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建立重要物资国家收储机制,完善化肥储备制度,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多项措施。
 
  在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多项措施。
 
  汽车等十个振兴规划的出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国务院领导对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高度重视,各部门也迅速行动,抓紧制定规划实施细则,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需要制定165项实施细则。目前已经有60多项已经出台。各地对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本地区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总体上看,目前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进展顺利。
  从当前产业运行态势看,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1到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了5%,重点产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尽管振兴规划的贯彻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化解,振兴规划贯彻落实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目前情况看,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稳定企业生产的工作力度较大,相应配套措施出台及时,产生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相形之下,推进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振兴规划围绕结构调整提出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优化布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从各行业、各地区整体贯彻落实情况看,结构调整进展很不平衡。分析原因,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必须将保增长、保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各方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尽快遏制生产下滑方面。第二结构调整,特别是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关系到各方面利益调整,涉及到体制机制创新和突破,情况复杂,不仅难度大,而且需要一个过程。三是支持结构调整的配套措施、实施细则的制定政策性强,协调工作量大,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当前产业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将结构调整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是下一步抓好贯彻落实振兴规划需要重点把握的。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景象。造船、电解铝、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也十分突出。一些企业还在规划上新项目,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现象又有所抬头。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经营出现的困难,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因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内因,不少行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不仅严重影响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效果,来来之不易的企稳向好的形势,而且将错失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形势,推动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引导,做好协调,切实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切实将振兴规划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关于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思考。

  第一,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是及时的,政策取向是正确的。去年四季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汽车市场出现多多年未必的低迷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要制定重点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并且明确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在短短不到50天的时间里,实际上是08年11月26日,国务院七次常务会议,提出要制定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09年1月14日,国过程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率先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应该说,为什么把汽车放在第一个,国务院领导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高度重视,在我们制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期间,国务院主要领导多次打电话,询问具体政策的制定情况,以及政策的力度和产生效应的分析。

  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于汽车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成果。今年1-8月,汽车产销量超过800万辆,连续六个月突破百万辆。中国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摆脱困境,保持了高高的增速,我想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使我国经济迅速企稳回升,极大地提振了消费者的信心。二是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培育了较强的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这是推动汽车市场转暖的基本力量。三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产品结构、完善消费环境的政策的取向是正确的,对汽车产业的率先振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了小排量汽车发展,汽车产品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乘用车中,1.6L以上车型所占比例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次,汽车下乡政策对开拓农村市场、适应中小城镇及农村消费增长的发展趋势,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意义深远。第三,政策鼓励的车型也是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汽车占据优势的领域,主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今年以来,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第四,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这对当前促进发展关键时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第五,提出了推动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新思路,这对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推动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市场向好的情况下,我也想提醒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今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效应的结果,但是当我们站在了1200万辆市场的门槛上,随之而来的能源供应、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将日趋严峻。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加大,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面临着社会压力的挑战。

  我原来一直在说,如果今年卖到1200万辆汽车,抛弃更新的,可能要净增700万辆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就需要每年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厂,因为石化工业也在我这个司,所以确实我们感觉压力非常大。

  这就要求汽车工业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新能力的提高,必须重视汽车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以往单纯的扩大产能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候。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防止出现产能过剩。今年以来,汽车市场迅速回升,政策惠及的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汽车产能利用率将将近80%。应该是处于正常区间。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措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市场长期稳定增长,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和社会环境压力的加大,今后几年,可能面临市场增长趋缓和局面,新增产能或将放空。

  根据我们对汽车产能调查结果,今年的产能利用率比较合理,2010年,2013年,汽车行业规划产能将大大高于汽车市场的需求。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未来几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滑态势,产能利用率有可能低于70%,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行业虽然没有作为产能过剩行业提出,但潜在的苗头还是有的,因为在会上,确实有几位部长提出来,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应该说,汽车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产业,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要正确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所有汽车行业的企业家,应该谨慎把握资金投向,更多地投在产业解决挑战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投在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把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防止盲目扩大传统汽车的产能,造成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第三,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纯电动汽车是国际上认为新能源汽车最佳解决方案,在技术水平成熟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之前,充电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待速停车功能的普通混合汽车将是过渡期的产品。振兴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应该说,振兴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零部件研发、商业化推广、促进私人消费、完善配套措施等各方面出台各项措施,形成合力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汽车产业新的竞争优势,这实际上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极大地推动了广大企业研发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的高技术门槛,我们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包括电机、电池和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以及基础原材料的生产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各个企业应客观认识自身的技术能力,对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做出慎重的决策。二是出于多种考虑,当前不少地区企业纷纷采取动作上新能源汽车项目,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以此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借以上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导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汽车市场竞争问题。目前,汽车产业发展又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市场销量的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正在恢复,客观地说,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可以保持若干年的较快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汽车市场将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的重点,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生产从普通的经济型汽车到豪华汽车,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也在迅速崛起,产销量不断增长,现已经开始批量出口。

  100多家汽车企业面对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品牌、价格、服务和新产品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决出胜负的主战场。根据以往的经验,市场的剧烈竞争将导致汽车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将加速。在这里,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能认清形势,正确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以迎接后金融危机时代残酷的市场竞争。

  一是深入研究探讨并购重组战略,我们支持骨干企业之间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为主线,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实行强强联合。二是在产品战略上,小型化、新能源是乘用车发展的趋势,不搞小型车的企业是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汽车干不好的汽车也干不好新能源汽车。三是本地化战略实施的力度和广度,决定了汽车的本土化需求。不善于搞技术、人才、品牌本地化的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四是强大的自主品牌,是大型企业集团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大型企业集团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方针,在推进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互利共赢、长期合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品牌建设,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第五,关于调整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政策。当年我们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做了适当的调整,也是正确的。五年期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们的汽车产销量翻了一番,汽车零部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体系,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已经是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了,事实将证明只谋求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效益的企业,将会在今后的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遇到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愿意在中国发展汽车制造业,谋求长远发展战略和利益的企业,必将取得最后的成功。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打印文章】【保存此文章】【关闭窗口】【 发送给朋友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入网须知|广告须知|在线客服|网站地图|网上提交|网上注销|English

AutoInfo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介质擅自进行复制或镜像。
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info@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18号  信箱:天津市第59号信箱  邮编:300162 
信息资源:(022)84772803  合作热线:(022)84771204  传真:(022)24370547
网员热线:(022)84771576、84770772、84771242、84771240、84772752、84770883
津B2-2002008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1/06/24 1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