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搭建G9国际交流平台

  泰达汽车论坛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凯针对当前形势,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两项建议、一大倡议。

泰达汽车论坛:六部委传递最新政策动向

  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汽车是协同而不是替代,《智能汽车发展战略》适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制定思路……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壮大新动能”——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开幕

  2019年8月30日~9月1日,以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汽车行业顶级盛会——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开幕。

G9论坛:开放合作共赢——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G9论坛”成果

  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首创“G9论坛”,搭建汽车产业首个多国交流平台。“G9论坛”以“开放 合作 共赢——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瑞典9个国家的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层进行深度研讨。

高峰研讨:谋新求变,开放融合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坚守、专注、创变,历经风雨、承受煎熬,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不应该因为中国连续28年的增长遇到一些调整而惊慌失措。中国汽车产业的容量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有一个可以预期和光明的前景。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破局调整期 开拓新未来

  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走完了规模化扩张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正在迈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集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蓄积创新变革的新动力,凝聚开放合作的力量,以高质量发展,迎接中国汽车行稳致远的新时代。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阎秉哲:开放合作是汽车产业发展共赢的必由之路

  汽车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企业从研发、应用到服务形成了完整链条。产品竞争已经从单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任何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如何离开了开放合作,必将是寸步难行。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拥四新 谋质变 聚势能 共致远

  只有能够积极应对新挑战,迅速转型,同时具备强大的能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基于以上认识,在2017年长安汽车实施了第三次创业,就是我们创新创业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定认为只有聚焦四新,加速转型、合作开放方能突破困局。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少:坚持扩大开放,谋求合作共赢

  广汽将通过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国内外市场的互相学习、借鉴,构筑完整的全球业务生态链,首先考虑进入“一带一路”市场,考虑选择性地进入金砖五国等新兴市场。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R&D中心所长長谷川 祐介:在中国的开放创新

  我们2015年推出了本田的联网系统,今年我们又推出了新一代的联网系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5G技术的发展,围绕着5G技术的推出,在智能导航、互联汽车这方面也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兴初:前行五十五载 谋新求变 再出发

  谋新求变在加速业务的调整和管理思路的创新,当前汽车行业由注重销量规模增长的外延式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式改造, 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企业的普遍共识。这对江淮汽车来说也是当下的重大战略任务。

院士论坛:科技前沿与产业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提高车用燃料电池可靠性与耐久性

  建议尽快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产业链,提高电堆的工作电流密度,提高燃料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比功率,为乘用车奠定基础。深入研发电堆衰减机理,开发抗腐蚀、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当前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汽车现在是新的起点,实际上电动车也是要开始新的起点。第一,节能减排是电动汽车的宗旨,第二既安全又节能的车才有前途,第三是安全节能的车需要用什么电池,第四是充分利用积分促进节能减排。

专题峰会:电动化、智能化引领汽车产业变革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汽车产业的几点思考

  长远的角度看,国务院已经印发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国家要强大是大概率事件,汽车产业对国家的贡献率是大概率事件,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有可能干成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汽车产业格局重塑与创新趋势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新动能,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体制机制、新的产业组织形态,以及新的驱动力,使汽车产业转型发展顺利进行。

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黄希鸣:坚持自主创新,迎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的长期两位数的增长发展实际上给中国汽车产业走到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在新能源产业也是最大的市场。二十年做一个产业的调整是必然的趋势。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全球营销总经理茅海燕:软件定义下的汽车变革

  其实四化的发展是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我们希望为四化发展赋能,为四化发展能够助力推广。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做好,所以我们非常强调生态。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自动驾驶技术部副总经理陶吉:从测试到运营,无人驾驶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自动驾驶一定是走在聪明的车驾、智慧的路这样一条有特色的道路上,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把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具备车路协同功能的测试道路,百度作为一个科技公司也提供了全套的车路协同方案,帮助政府进行车路协同的升级。

热点解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构与融合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 Patrick Mueller:重组与整合——华晨宝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方式我们要打造尝鲜者的理念,需要很多市场运销的战略,这样的话能够最早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让他们去产生购买的冲动,在新车推出的时候就会踊跃购买,这个战略也是我们所采取的,而且未来我们还会坚持这一战略。

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仿列: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及其商业运营模式与创新

  面对汽车上面的问题,换电模式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空间,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供应网络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应用车辆领域,现有的快充和慢充模式难以满足运营时间长、行使里程长的要求。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行业的思考和探索。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建忠: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家关心最多的是安全性问题,从材料角度讲,确确实实目前最大还是来自于安全的挑战,这是热失控的图表,怎么解决150度内不出现热失控,出现热失控以后什么材料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要做的,除了材料的安全,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还有电池的设计和制备,以及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助教黄威: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物理化学交叉耦合关键技术研究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方面,国内在整个技术路线上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还是明显的,国外的大化工虽然相对来说落后于中国,但是我们的物理处理技术和装备工程力能力不及国外的,这也是我们湖南大学新能源团队目前研究的重点。

远景AESC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我们认为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用户侧最大的增量市场,而这个增量市场最关键的载体是动力电池。纯电动汽车它是一个运载工具,但也是一个移动储能,以能源角度来看动力电池,我们会发现它具备更大的价值。

焦点透视: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提速

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之路

  我们目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跟发展别的汽车一样,要想被市场所能够接受,要想由政策驱动变成市场驱动,最终还是成本。成本怎么能下得来?就是通过示范化的运行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靠什么?就是示范运行,这也是中国在整个这个领域里面要想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站住主导的地位,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所必须要经过的一个产业化发展之路。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上汽集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之路

  上汽集团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巨资,成立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它的愿景是氢能推动世界,捷氢引领未来。为行业提供燃料电池产品和服务,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加快电动化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潘牧:燃料电池商业化—障碍、标准、未来

  电动汽车的发展应该跟能源结构的调整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借助能源结构的调整保证燃料电池的调整。用燃料电池,电解水再转化成气送到气网里来,今后氢能的网络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两个网络建立起来之后,每个汽车都是我们的节点,汽车在里面只是一部分。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应用事业部运营总监李汉斌:车用燃料电池产品开发

  燃料电池处于导入期,预计产业的发展期是2020-2025年,我们期望这五年时间可以达到10万台甚至更多的水平。要逐步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必须要核心材料国产化,同时要加大核心基础材料的研究,还有一点是要加强制造和测试装备的研发,我们知道在传统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之前,很多的制作测试装备依赖于进口,在这一块有必要加强投入。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新动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探索

  燃料电池汽车接入监管平台的数量已经达到3509辆,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500多万公里。产业的未来还是要基于全球化的格局,同时政策合理给力,企业积极努力,建议中央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长期稳定的给予燃料电池稳健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也落实相应的规划,推动示范运营,在区域范围内解决能源体系标准法规以及加氢站的建设,产业能够组织协同解决共性问题。

专题对话:自动驾驶的进化之路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总经理何举刚:自动驾驶发展趋势、挑战及长安汽车创新实践

  现在L1已经大批量装车,L2在未来也会批量搭载,预计今年中国L2驾驶辅助系统的搭载量突破80万套。纠正驾驶员错误行为的辅助系统,作为提升用户体验将是最主要的产品打造方向。

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广汽L3/L4无人驾驶技术总监郭继舜:面向量产的自动驾驶系统思考

  由于第三次学习浪潮、大数据、结构化信息变得更加透明,自动驾驶各个产业链出现了比较大的升级,带来了2015-2025自动驾驶黄金十年,2020年是L3能够初步落地的元年,2021年才能实现ACUD级别的自动驾驶。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雷达工程研发总监兼域控制器研发经理蔡旌:打造安全与互联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迄今最具挑战的革命,有十三大核心技术关键,包括感知、高精度地图、定位、驾驶员监控、人机互动,解读路径规划、决策、动态控制、转向、自动加速能力,包括系统架构、系统释放和验证。其安全不仅是保证车内乘客安全,还有其他参与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主题研讨:预见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智能化部部长张永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智能化时代,中国智能化有可能代表世界性的智能化时代,我们有很好的智能化环境,因为我们国家的支持和车企的跟进,我们的用户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智能终端的使用模式。怎么样嫁接和移植到智能网联汽车,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及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徐辉:汽车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机会

  市场对于我们汽车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增加,可以说现在我们正从比较传统的嵌入式的时代进入车载娱乐的时代,基本上各大车厂的车型都具备不同等级的车载娱乐功能。接下来我们马上要进入的,就是大家期待的V2X时代,随着不断技术创新,我们将真正进入心驰神往的新联网的交通时代。

深圳市英博超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锋:5G时代-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策略

  今年是智能驾驶和网联汽车元年,其实智能化和网联化不可分割,今年是元年,就是4G和5G专门对汽车进行标准约束和描绘。今年汽车销量有点下滑,在元年正好是两个时代的交汇处,能够为汽车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地平线副总裁、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AI边缘计算助力智能驾驶

  我们谈预见未来,我们走过了PC笔记本时代,有十几亿的数据量和设备量,智能手机时代是翻了数倍,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我们即将迎来的是机器人时代,在人工智能赋能万物、万物智能的时代,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珠穆朗玛峰,因为非常高的要求,极大的活动范围,不同的工作状况和时间、天气都可以驾驶,是远超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

市场论道:扩大开放背景下的乘用车市场开拓与求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青:深耕国内市场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国家的汽车还处在整个市场的扩张时期,虽然增速没有那么高,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大消费的潜力。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车市新形态下的思考与对策

  整个市场一年来都在下滑,下滑变成一种常态。但是我们反问自己,再下滑的市场也有客户在买车,刚需仍然存在,是我们不知道消费群体转移到哪里去了,哪些群体在下滑,哪些群体还有机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傅连学:乘用车分车型销量预测方法研究

  现在车企确定销售目标更多依托总量的市场需求预测,只有准确的需求预测和主观预期的目标,而不是细分市场的预期的情况,所以说这样的预测还有比较大的偏差。预测做不好对于车企,做排产、控制销量目标,优化成本、管理库存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几何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状:“新四化”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突破

  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面对,不能回避。4到5年后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门槛,外国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来发展,如何用好这短短的几年时间既是中国汽车品牌的机遇,也是无情的挑战。

市场论道:解析市场现状,探索商用车未来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学锋:商用车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978年的改革开放, 主要的经济发展是与轻工业、民生相关联,带动了当时中型车的发展,商用车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了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通货膨胀,以及中国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人们对于燃油车经济性的需求迫切,到了199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加入了WTO,以及对外的出口和对内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国家经济进入到了重化工业发展,带动了重型车的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执行副会长马增荣:物流市场与用车趋势

  从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市场规模一直持续扩大,每年的增长基本上是紧跟着GDP,以往是高于GDP3个百分点,现在基本上与GDP持平。

采埃孚商用车技术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戴章煜:打造下一代出行方案

  大趋势,自动驾驶、安全、高效,都是大家所期待的,也是社会更美好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天津华诚认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云霞:质量升级——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工信部统计,2016-2018年商用车销量呈稳定增长态势,但是进入2019年后,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也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1-7月,商用车累计产销同比下降3.5%和4.4%。 面对销量下滑的态势,迫切需要新动能来刺激和提升商用车的市场活力。

头脑风暴:双积分背景下的传统汽车何去何从

头脑风暴:双积分背景下的传统汽车何去何从

  随着不限行不限购以及新能源汽车积分等相关政策的推动、汽车企业对于电动化的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得到稳定发展,未来将不断抢占原属于传统汽车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节能和排放法规不断趋严,传统汽车也面临着满足五阶段燃料消耗量等法规要求的巨大压力。

头脑风暴:移动出行的春天在哪里

头脑风暴:移动出行的春天在哪里

  共享经济的出现,催生了移动出行这一将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概念。移动出行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缓解了出行难的痛点,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各领域企业纷纷展开布局,移动出行运营商已取得市场先机,汽车企业正在从传统汽车生产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

产业新锐说:创新孕育新动能

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刘奇:助力车险科技变革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跟行业产生深度融合产生巨大价值的时候,现在AI+数据可以把风险,人、车、路实时地量化出来,做到数据可视化,为了车队安全做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力而且精准的手段和抓手。

保时捷(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周淳:创新驱动未来

  讲创新这个范围非常广泛,汽车行业范围非常广泛,大致三类,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三是流程创新。 除了新四化相对比较颠覆的创新之外,还有一些是比较渐进式的创新的应用。

有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哲:新能源变革中的无线机会

  我们的无线充电技术产品是什么样子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电源、地面发射线圈、车载一体化接收器,目前这一技术我们与全球多家伙伴进行合作,包括特斯拉、本田、宝马等等,目前与广汽新能源等几家合作紧密。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兰志波:让电动出租车跑起来

  我们的电池产业、电动汽车产业目前是世界领先。但是现在还有几件事,一个是车价偏高,这是产业化的一个过程,正常的状态,一定会随着量的上升价格会下降。二是电动车独有的一个问题,充电的速度问题。

主题研讨:节能减排与汽车技术升级潜力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副处长艾毅:节能减排与汽车技术升级潜力

  我们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及打好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采取了标准加严、经济引导、行政约束、执法处罚等手段。关于下一步工作,国家和各地都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最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蓝天保卫战(2018-2020年),二是针对重型柴油车国家专门发布了《打好治理柴油车货车治理攻坚战》,我们重点围绕这两个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工程研究院院长林铁坚:面向未来需求的商用车发动机开发?

  总体来说,我们从客户的需求和排放标准的升级出发,其实就是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驱动力,对于商用车来说在油耗排放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做的,我们也有能力去做好迎接整个的电动化、自动化的准备。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甲醇柴油二元燃烧实现高效清洁压燃燃烧

  甲醇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关注,特别是2012年工信部开展了甲醇汽车试点之后,甲醇已经作为在部分地方推广应用的替代燃料。

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兆:我国汽车节能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节能标准体系建立以来,已成为产业规划和节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双积分,财税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在促进节技术进步、降低燃油消耗方面作用显著。

会场花絮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组委会

地 址: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

邮 编:300300

电 话:022-84379370 022-84379372

传 真:022-84379351

Copyright © 2019 IFCAI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组委会